这次强沙尘暴是怎样发生的?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2-03-3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02年3月22日
最近两天,一场十年来最强烈的沙尘暴由西向东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影响了全国1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直到21日,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还有浮尘、扬沙或沙尘暴天气,并伴有4到6级大风。遮天闭日的风沙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不便。
就这次强沙尘暴的有关情况、成因和趋势等问题,记者今天分别采访了有关专家章国材、阮水根、喻纪新和曹清尧。专家们对这次沙尘暴进行了分析,对人们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回答。
十年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影响最严重的沙尘暴
记者:这次爆发的沙尘暴有什么特点?
阮水根:据监测,3月18日下午到21日上午,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西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以及山东、河南、湖北、四川等地的部分地区先后出现了大范围沙尘天气。
章国材:我们已确认,这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我国覆盖范围最广、强度最大、影响最严重的沙尘暴天气。我国长江以北几乎所有的地区都不同程度遭受了沙尘天气的影响;在新疆西部和北部、内蒙古大部、甘肃中部、陕西北部、宁夏、河北北部、京津地区和东北南部等地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其中,甘肃鼎新、金昌等地还出现了罕见的特强沙尘暴天气。
记者:这次沙尘暴造成的危害如何?
曹清尧:这场沙尘暴席卷了我国北方10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0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达1.5亿。据评估,这两天来,强沙尘暴天气已影响我国甘肃、内蒙古、宁夏、山西、陕西、河北、天津和北京等地140多个县的552万亩耕地和4100万公顷草地。它给有关地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给公共交通也带来了不便。
另外,沙尘暴可能诱发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及传染病,沙尘暴带来的细微粉尘极有可能使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旧病复发。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如果长时间吸入粉尘,也会出现咳嗽、气喘等多种不适症状,导致流行病发作。此外,大风跨越几千公里,将沿途的病菌吹到下风向地区,其中可能包括一些传染病菌。
记者:气象部门对这次沙尘暴是怎样监测的?
阮水根:对于这次强沙尘暴过程,中央气象台和西北、华北等有关省市气象台做出了较准确的预报,及时发布了警报。中央气象台提前两天半就做出了趋势预报,此后每天上、下午两次公报均对这次沙尘过程进行了续报。3月19日上午及时发出了“强沙尘暴警报”、19日晚上和20日早中晚一天三次都继续发布了警报。
干旱、大风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沙尘暴的发生
记者:如此强度的沙尘暴为什么会在今春爆发?
章国材:沙尘天气的形成要具备两个因素,一是地面上要有沙源,包括原来就有的沙漠和人为过度开垦和放牧造成的草原退化沙化,而影响华北及北京地区的主要是后者。二是要有大风。这次沙尘暴就是受一股强冷空气和蒙古气旋影响。
喻纪新:去年入冬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干旱少雨(雪)天气,暖冬现象明显,是40年来第二个最暖的冬天。旱情已经蔓延到东北、华北、西北、黄淮及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旱导致土壤失墒严重,江河来水偏枯,水利工程蓄水不足,地下水位下降。持续的干旱使草场等的成沙面积扩大,为沙尘暴的爆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记者:这次沙尘暴天气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吗?
章国材:目前专家们对此还存有争议,看法不同。
记者:全球气候变暖是否也是这次沙尘暴的原因之一?
阮水根:在过去的100年里,尤其是最近50年中,人类活动中过度排放温室气体,使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超出了过去几十万年间的任何时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4摄氏度,达到0.8摄氏度,为一千年来的最高值。随着全球变暖趋势进一步加剧,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变得更加脆弱,20世纪90年代全球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比50年代多5倍。因此,从全球气候系统来看,频发的灾害性天气与全球气候变暖是有关系的。
记者:为什么我国频受沙尘之苦呢?
喻纪新: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气候脆弱区之一,也导致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旱涝、高温、冷害等气候灾害频繁发生,对国计民生影响很大。1991年的江淮大水、1998年的长江和松花江、嫩江大水,近几年持续的北方大旱,都造成了巨大损失。我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使农田受灾面积达5亿多亩,受干旱、暴雨、洪涝和热带风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的人口多达6亿多人次,平均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到6%。
记者:导致这次沙尘暴的生态环境方面的因素是什么?
曹清尧:沙尘暴频频发生,与植被破坏、沙化土地不断扩展有关。我国西北和华北北部沙漠面积广阔,极易出现沙暴天气,同时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很脆弱,其植被极易破坏而难于恢复。加上还存在毁林毁草开荒、过度放牧、滥樵滥采等人为破坏活动,造成了土地沙化不断扩展,这就为扬沙浮尘的天气提供了主要的沙尘物质。由于3、4月份正值农田春耕季节,大量表土翻耕,极易起尘。另外,目前华北和西北的城市建设中,在建工地很多,由于缺乏工地表土的保护设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于扬沙。
记者:今春是否还会出现沙尘暴天气?
章国材:近两三天内将不会再出现这么大范围的强沙尘天气,但4、5月份冷空气活动较频繁,北方地区降水偏少,沙尘暴天气易于发生。
加强生态建设是减少沙尘暴天气的方法
记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会有沙尘暴吗?
阮水根:2008年春天,北京是否会受到沙尘暴的影响目前还不能预测,但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由于是在夏季举行,所以不会有沙尘暴。
记者:这次强沙尘暴的发生,是否意味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沙尘暴多发期?
章国材:据近50年气象台站的观测结果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青海、内蒙古和新疆局部地区沙尘的出现日数呈增多趋势外,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沙尘出现日数明显少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但自从1999年以来,沙尘天气有所增加。需要指出,除北京的浮尘天气已超过平均值之外,全国平均出现沙尘暴月数仍在平均值之下。
记者:如何采取措施减少沙尘暴天气,减轻其造成的危害?
喻纪新:首先,从近期考虑,应建设和完善沙尘暴的动态监测网络。针对我国沙尘暴的特点,研究沙尘暴动态监测方法,利用气象卫星、雷达和探空等手段,对沙尘暴的形成、发展和传播进行跟踪观测。形成一个实时的国家级沙尘暴监测、预警网络。并及时发布信息,以利于各方面提前安排好生产、交通和群众生活,尽可能减少损失。另外还要加强科学研究,如加强对沙尘暴形成条件和机理以及预警技术的研究,开展气候变化对沙尘暴演进的影响研究等,为有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阮水根:沙尘暴监测、预警网络的建立,还能够对如何防治这一极端天气事件提供参考意见和评估。比如,这个系统建成后,对沙尘暴产生源地及主要路径、风口等可进行进一步分析,在此基础上向有关部门提供生态环境变化评估和减轻沙尘暴灾害影响的行动对策等意见。因此,气象部门要加强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监测预警能力。这次强沙尘暴天气,再一次向人们敲响了生态警钟——生态环境的治理改善非常重要,一定要加快加大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在西部大开发中一定要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考虑进去,对重点沙源的产生地,有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曹清尧:减缓和治理沙尘暴至关重要的技术措施是实施以保护和发展林草植被为核心的治沙工程,保护好现在沙区植被,严禁乱砍滥伐,乱采滥挖和乱垦滥牧;大力植树种草,建立起遏制沙漠推进的生态屏障;对已沙化的地区开展综合治理,扩大林草植被;对已形成的沙漠绿洲,在巩固的基础上不断扩大。
我国已于去年开始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包括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等。其中,从2001年到2010年,国家将在京津及其周边地区退耕还林、营林造林、草地治理总计2.7亿多亩,修建水利配套设施10万多处,小流域综合治理2万多平方公里,生态移民18万人,以从总体上遏制土地沙化的扩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