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重庆市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的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4-10-2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 建设三峡库区秀美山川
 
 
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光国发言
 
尊敬的主任委员、各位副主任委员、各位委员:
  今天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在甘肃兰州召开第十二次会议,大家欢聚一堂,总结"长治"工程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今后"长治"工程的改革与发展。我们也能够借此机会,学习借鉴各省的经验,机会难得。下面,请允许我将重庆市水土保持工作、"长治"工程情况向大会作一简要汇报。
  重庆市的水土保持工作、"长治"工程建设,在国家各部委、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已经走出了一条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之路,为治理水土流失,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改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十五年"长治"工程成效显著
  我市从1989年开始实施"长治"工程以来,先后有30个区县(市)实施了"长治"工程,用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投资达10.29亿元,全市已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6926平方公里,其中:建设基本农田14.67万公顷、种植经果林19.56万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47.44万公顷。直辖以来,随着国家投入的大幅增加,我市进一步加快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争取国家专项投资达5.86亿元,超过直辖前新中国成立48年投资的总和,累计治理小流域294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403平方公里。据调查,全市已治理竣工的小流域中,坡耕地减少45.4%,基本农田增加25%,林(草)用地由治理前27.5%提高到56.3%,森林覆盖率比治理前提高7.9%,治理区的土壤侵蚀量比治理前减少69.5%,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1700万吨。治理区人均增产粮食125公斤,年人均增收350元左右。通过综合治理,防治区的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群众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同时,我市先后有5个区县、14条小流域被水利部、财政部授予"十百千"工程示范县和示范小流域称号,有9个区县被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授予"长治"工程样板县称号。
  二、2003年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2003年全市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55.51平方公里,其中"长治"工程治理611.33平方公里,中央债券水保项目治理329.18平方公里,科研项目开县芋子沟治理3平方公里,水保"两费"返还用于小流域治理65平方公里,社会各部门治理1550平方公里。水利部门完成治理面积1008.51平方公里,完成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土石方量2690万立方米;完成总投资9208万元,其中国家补助6378万元,地方配套2930万元。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集中连片治理规模大、质量高。在去年实施的"长治"工程中,我们认真贯彻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和"长治"工程第十二次会议精神,实施集中连片治理,做大规模,治一片成一片。一年来,全市水利系统自身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为1008.51平方公里,总投资9300万元。其中完成坡耕地整治5490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24670公顷,种植经济果木林14118公顷,种草2154公顷,实施封禁管育25805公顷,实施农业保土耕作措施16575公顷。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6532座,排水引水沟渠1920公里,拦蓄坡面径流1342万立方米。各区县在实施中都注重了集中连片,高标准治理,成效十分显著。
  (二)"长治"工程大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2000年,长江委水土保持局确定我市渝北、巫山、奉节、城口和武隆县实施大示范区建设。两年来,实施大示范区建设的五个区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水保部门积极运作,大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据统计,五个区县大示范区建设计划治理面积1214.19平方公里,其中:计划实施坡耕地改造11587公顷,种植经果林18440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39507公顷,种草3180公顷,推行农耕措施10967公顷,封禁管育保护37727公顷。在上年已经实施治理面积414.8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去年又完成了450平方公里的治理任务。共实施了坡耕地改造7667公顷,经果林12467公顷,水土保持林28800公顷,种草2067公顷,推行农耕措施6867公顷,封禁管育保护28613公顷。
  (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进展顺利。水利部和长江委水保局先后确定我市巫溪、璧山、江津、巫山、云阳、铜梁、城口等7个区县(市)作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县。两年来,这项工作得到了各区县(市)政府领导和水利部门的高度重视。按规划,7个区县(市)生态修复试点区总面积为2653.7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为922.4平方公里,项目区涉及小流域50条,经过两年的实施,在上年已经完成治理面积401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去年又完成了治理面积315平方公里。完成的分项措施为实施坡耕地改造300公顷,种植经果林2080公顷,营造水保林4480公顷,种草(改良)3200公顷,实施保土耕作措施10933公顷,封禁管育10507公顷,明确管护范围8667公顷。
  (四)水土保持生态园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1999年以来,我市按照"长治"工程实施精品战略思路,开始启动水土保持生态园区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市先后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园区建设项目26个,总建设规模在155平方公里左右。在园区建设上按照水利部关于水土保持工作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长治"工程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采取多渠道筹资方式,优先安排水土保持的各类资金和享受有关优惠政策,集"长治"工程资金、国债资金、生态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退耕还林资金、业主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拼盘"使用,有效促进了园区建设。
  从1999年开始到2003年末,全市实施的26个水土保持生态园区项目,已全部完成的10个,形成了道路水系配套完善,林、果、草等生物措施已经初步覆盖,园区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已成为城乡居民休闲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如:渝北区水土保持生态园区内兴办了50多家规模不等的农家乐,年经营收入达到8000万元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五)大户承包治理的效果十分显著。我市的水土保持工作在"长治"工程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9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大户承包治理的探索,90年代末开始普遍推广。通过最初大户承包治理的示范带动,承包治理的规模越来越大,面积从几十亩、几百亩发展到几千亩,治理后的生产经营从最初的种粮食、种蔬菜发展到种水果、种干果、种药材,现在已经发展到养殖业、加工业等方面。参与承包治理的个人从最初的农民发展到城里的居民、下岗工人、事业单位的干部,现在又发展到企业、事业单位,从单个承包发展到联合承包。目前,我市的承包经营大户已达270户,其中承包经营50 公顷以上的已达23户。大户承包业主制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在重点治理区的水土流失治理以业主为单位,实行业主承包,一切利益与业主挂钩。从"长治"五期开始,我市的垫江县全面实施大户承包业主制。
  我市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承包大户中成为全国劳动模范的1人,成为市级劳动模范的3人,受到水利部"四荒"治理模范表彰的1人,受到县级以上表彰的有200余人。这些承包大户不仅在政治上成了名人,在经济上有丰厚的回报,更重要的是在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成了带头人,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六)"长治"工程和国债水保项目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2002年,重庆市政府为了加快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决定启动实施具有相对优势、基础较好的优质柑桔、天然香料、黄籽油菜和优质瘦肉猪等10个规模量级在100万亩(吨)左右的农业产业化工程。同时要求,凡是在产业化工程项目区涉及到的所有农业项目,都将与产业化工程配合。为此,只要"长治"工程和国债水保项目与产业化项目能结合的区域都进行了有机的结合,2003年全市安排水保资金468万元用于优质柑桔、香料、笋竹和花卉产业化项目,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的有效实施。
  (七)中加水土保持科技合作示范项目获验收。开县芋子沟小流域示范工程,是中国和加拿大水土保持科技合作示范项目,该项目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5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440万元(加方220万元,中方220万元),工期2002-2003年完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要把该项目建成小流域治理的精品工程,在治理上要出经验,在管理上要上台阶,在科研上要出成果,要成为国际交流合作的示范"的目标,今年已经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通过市级初步验收。
  三、2004年水土保持工作简要情况
  按照国家水利部的要求和年初制定的工作总目标,继续实施"沿江、沿路、沿城、沿库"的水土流失治理战略,加强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加大预防监督执法力度,强化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审批、监督实施,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以保持水土资源为基础,减少水土流失,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抓好生态修复和监测预报,改革与创新水土保持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水土保持工作制度与措施,调动全社会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开发的积极性,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4年,我们重点抓了四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实施"1234567"工程。即:一是选择重庆至万州一条高速公路启动沿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二是确定黔江区、梁平县两个区县政府所在地启动实施城区周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三是确定合川市小安溪河、永川市麻柳河、荣昌县濑溪河三条重点支流实施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建设;四是选择南岸区迎龙湖水库、开县三汇水库、大足县跃进水库、酉阳县龙潭水库四座中型水库库区实施水土保持生态综合治理;五是继续开展渝北区、巫山县、奉节县、城口县、武隆县五个"长治"工程大示范区建设。初步完成万州、忠县、永川、万盛、大足5个水土保持生态园区建设;六是选择垫江县刘敏、渝北区冯中秀、城口县王龙学、南川市刘安明、巴南区余昌水、大渡口区刘勇六个水土保持承包大户实施重点帮扶;七是继续实施巫溪县、璧山县、江津市、巫山县、云阳县、铜梁县、城口县七个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
  (二)加强水土保持前期工作。今年计划开展的《重庆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审查报批、《重庆市三峡库区产业发展水利保障规划》的编制、《重庆市重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保护体系规划》的编制、《重庆市三峡库区滑坡、泥石流预警规划》的编制、《重庆市"长治"(基建)七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各区县(市)《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等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年底能如期完成。
  (三)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为加强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管,我们加大了对水保"两费"的征收和重点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水保"两费"征收有望突破1000万元,查处重点违法案件将突破100件。
  (四)强化水土保持科研工作。到目前为止,基本完成《重庆三峡库区滑坡、泥石流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和《璧山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监测及治理机制研究》两项科研项目。
  四、几点建议意见
  (一)建议国家加快水土流失监测网络建设步伐。"长治"工程已开展15年了,治理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很难准确的测算出来,表明监测网络建设滞后,建议加大此项工作的力度。
  (二)建议国家对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项目进行单独立项建设。三峡工程举世瞩目,三峡库区坡耕地多,水土流失严重。据统计,重庆境内三峡库区的坡耕地达350万亩左右,水土流失面积达30190平方公里,每年进入三峡库区的泥沙量达0.9亿吨之多,直接关系三峡工程的长治久安和效益的发挥。今年,我市将根据第三轮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对已经编制完成的《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进行修改后上报。请求国家单独批准立项,以加快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三)由国家制定《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保护条例》。三峡库区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矛盾突出,是一个贫困人口集中、资源开发建设活动频繁、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及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特殊地区,需要有专门的区域法律规范来强制调整相关的人为活动和行为。因此,建议水利部将《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保护条例》列入立法计划,尽快颁布实施,以保护库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确保三峡工程长久安全运行。
  当前,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重庆市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认真贯彻落实这次委员会会议精神,加强领导,全面落实水土保持工作目标责任;修订完善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坚持工程措施、农耕措施、生物措施优化配置;加大预防监督执法力度,防止或减少新的人为水土流失,努力做好重庆水土保持工作,为建设三峡库区秀美山川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