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青海省副省长严金海同志作青海水土保持工作汇报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5-04-27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抢抓新机遇  适应新常态
全力推进水土保持新发展
青海省人民政府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青海省水土保持工作作简要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十八大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青海要保护好生态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握青海生态在国家全局中的特殊战略地位,充分认识到青海最大价值在生态,最大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切实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大力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工程,把高原高寒地区水土保持作为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加大投入,“十二五”以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94平方公里,占应治理面积的1.5%,是“十二五”前十年的2.7倍;完成投资4.4亿元,是“十二五”前十年的2倍。
    一是抓示范。以黄河水保生态工程为龙头,在西宁、海东等人口居住众多、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示范区建设,突出“集中连片、规模治理、沟坡兼治”的特点,各项措施一次到位、质量一次达标,全面治理不留空白,水保生态建设的规模化效益不断显现,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项目区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0%-70%,林草覆盖率由10%增加到30%以上。土地利用率由50%提高到70%以上,水平梯田由治理前占耕地面积的25%增加到50%以上。
    二是治流域。集中精力组织实施一批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进一步促进了民生改善、生态建设和资源有效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综合治理,粮食单产提高25%-30%,人均产粮达到400公斤以上,比治理前提高1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600元提高到5500元。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改变了贫困山区面貌,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三是重修复。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的原则,在三江源地区大力推进封禁管护、围栏封育、退牧还草、湿地保护等生态修复工程,完成修复面积3000平方公里,占“十二五”规划修复面积的75%。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局部明显改善,草地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湿地生态功能提高,湖泊水域面积扩大,流域供水能力增强,严重退化区植被覆盖率明显提升。森林面积增加13.58平方公里,草地面积增加135.17平方公里,湿地面积增加104.94平方公里,林草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增加28.4亿立方米,林草覆盖率达到了35%~50%。
    四是严监管。以《水土保持法》为依据,狠抓项目全程监管,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强化质量安全管控,规范行政许可,落实“三同时”制度,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提升水土保持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回顾总结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的实践,我们逐步探索建立了适合青海特色的治理模式:山、水、林、草、景、田、园、路、村、镇“十位一体”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黄土高原地区,合理配置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三江源地区,以沟壑及部分荒地防治措施为主,开展沟道综合治理;地质灾害易发沟道,以改坡、固沟为主,坚持工程、生物措施并重;柴达木地区,以风沙防治为主,辅以风沙荒地治理和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同时,我们也深切感到:一要更加注重生态保护优先理念。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生态地位无可替代,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引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二要更加注重科学防治。坚持尊重自然、经济、社会规律,强化科技支撑。三要更加注重预防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防治结合,“两手抓、两手硬”。四要更加注重多方协调配合。坚持统筹协调,依靠政策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构建符合实际的管理体制。五要更加注重宣传教育。坚持强化全民水土保持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青海的水土保持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占全省面积的25.8%,治理任务十分繁重;水土保持建设投入不足,我省财政自给率仅为20%(省内藏区仅3%-5%),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投入主要依靠国家的财政转移支付。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和法治意识有待增强;规划、标准、科技和队伍等能力建设支撑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研究,制定对策,创新思路,认真解决。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贯彻会议精神,学习先进做法,突出治理重点,调整发展思路。在方略上,积极对接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改善群众人居环境、保护水源地,着力打造一批精品亮点水保工程,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试点。在方向上,坚持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地方经济、促进脱贫致富相结合,强化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与营造城市宜居环境、加强科技示范、支撑城镇化建设进程、助推旅游业发展相协调,维护高原生态安全。在目标上,“十三五”期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500平方公里,占全省应治理面积的1.9%,新修梯田25万亩,实施生态修复5000平方公里,努力创造水土保持新成绩。
    最后,我谨代表青海省人民政府衷心感谢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黄委会和兄弟省区长期以来对青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