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自治区副主席屈冬玉同志作宁夏水土保持工作汇报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5-04-27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保护优先 综合防治
全面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宁夏国土面积只有6.64万平方公里,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南北区域自然条件差异大,生态系统及水土流失类型多样,北部引黄灌区依靠黄河灌溉之便,早有“塞上江南”之美誉,但降雨量年均不足200毫米,属潜在风蚀区;中部干旱草原风沙区降雨量不足300毫米,水资源匮乏,植被稀疏,沟壑纵横,水蚀风蚀交错;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相对较多,以雨养旱作农业为主,但水蚀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我们狠抓治理夯基础,狠抓预防保发展,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全区水土流失面积从2000年的3.68万平方公里减少到1.96万平方公里,经过多年实践,我区逐步形成了“南部治理、中部修复、北部预防、重点保护、全面监督”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新格局。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治理步伐持续加快。“十二五”以来,我们先后启动实施了146项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淤地坝除险等水保重点项目,总投资7.6亿元,较“十一五”增长54%,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48平方公里。探索出一条由综合防治向生态经济、清洁型流域转型,小面积开发治理促进大面积封育保护的新路子,打造了隆德县清流河、银川市水洞沟等一批清洁小流域示范精品工程。
(二)生态效益逐渐显现。全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保存面积达到1.7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1.4%提高到13.6%。“十二五”期间改造坡耕地112万亩,造林307万亩,水保骨干坝、淤地坝形成总库容4.24亿立方米,发挥了拦沙蓄水、保水保土作用。各种治理措施每年减少入黄泥沙量4000万吨。宁夏南部山区基本实现了泥不下山,清水利用,呈现出山变绿、田变平、拦泥沙、水利用的自然和谐景象。
(三)国策宣传扎实有效。针对我区水土流失的严重性,从2011年开始,在水土流失重点市、县(区)狠抓水土保持国策宣传进党校的教育机制,特别是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固原市,经过几年不懈努力,党政领导干部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治观念显著提升,其中,彭阳县打造为水利部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隆德县成为“全国梯田建设模范县”,国策宣传的良好效果受到了水利部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在狠抓水保国策进党校的同时,落实水保国策进企业,“十二五”期间全区共审查审批水土保持方案476个,征收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7952万元,落实水土流失防治责任面积762平方公里。宁东和沿黄经济开发区的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
二、经验和做法
(一)领导重视抓落实是水保工作的有效保障。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层层分解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责任,签订责任书将水土流失防治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今年自治区又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保障水安全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强化了地方政府的水土保持责任,为在重点预防区、治理区全面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提供了政策支撑。
(二)因地制宜抓重点是提升综合治理效益的有效手段。根据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分布特点,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山、水、田、林、草、路”小流域综合治理,库、坝、池、窖水资源联用发展经果林,坝系水资源利用与封禁治理相结合等模式,取得良好效果。以“三同时”制度落实为抓手,强化对宁东、沿黄经济带等重点地区生产建设活动的监管,有效防控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和生态脆弱区的人为水土流失。
(三)创新机制抓管理是项目顺利实施的保证。加强项目管理,在项目实施前,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广泛听取项目区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前预留项目用地,保证每个项目的安全落地和顺利实施。在项目实施中,严把技术指导、苗木采购、工程质量和工程验收关,保证了各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在项目建成后,积极探索集体、个人承包管理模式,将项目建设与当地产业发展、群众致富结合起来,确保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四)统筹规划抓前期是推进重点治理项目的基础。强化项目储备,“十二五”以来,完成了清水河、苦水河、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和坡耕地综合整治、淤地坝建设等一批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了《宁夏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建立了规划投资53.6亿元的水土保持项目库,为准确立项、科学防治水土流失打下坚实基础。《宁夏水土保持规划》和《宁夏“十三五”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工作将于近期完成,为宁夏防治水土流失、支撑“四个宁夏”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区水土保持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治理任务依然艰巨。目前,全区仍有近2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区域需要治理,约占全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且多处在偏远地区,治理难度大、成本高。二是病险淤地坝存在安全隐患。我区多数淤地坝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当时建设标准低,加之年久失修、工程老化等原因,存在较严重安全隐患。三是清水河等流域仍需加强治理。清水河是宁夏境内直入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流域面积占自治区国土总面积的26%,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约占宁夏入黄泥沙总量的45.7%,因此,对清水河、苦水河的治理是我区大流域治理的难点。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及主要任务
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下一步,我们将以水土资源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为核心,紧扣民生主题,全力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力争到2020年,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25万亩,建设小型水保工程7680项,治理水土流失5000平方公里,全区治理程度达到56%,为建设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和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提供重要支撑。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依法预防强化监督。完善《水土保持法》的配套法规建设,今年出台《宁夏实施<水土保持法>办法》,加快工作步伐,争取出台《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严格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制度,防控人为水土流失。
二是加大投入系统治理。学习借鉴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加快以小流域为单元向区域综合治理转变,将小流域治理与当地产业培育相结合,与农民增产增收相结合,与美丽村庄建设相结合,通过局部高标准治理,达到大面积生态保护。对现有的近2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清水河上中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为维护黄河健康提供重要支撑。
三是深入推进国策宣传。大力推广固原市水保国策进党校的经验和做法,在吴忠市、中卫市推行“一进五抓三注重”的宣传教育模式;在开发建设项目集中,人为水土流失严重的银川市、石嘴山市重点面向生产建设单位开展国策宣传;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逐步扩大水土保持科普进小学范围,营造依法防治水土流失的浓厚氛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扎实的干部和社会基础。
四是除险加固保障运行。把淤地坝管护纳入当地防汛管理体系,建立一坝一卡专人负责制,签定管护合同,严格按照《宁夏淤地坝安全运行管护经费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落实水土保持骨干坝和中型淤地坝的管护资金,逐步解决淤地坝建筑物老化等问题,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运行。
五是深化改革健全机制。为适应当前国家简政放权和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要求,加快水保信息化建设,建立水土保持项目咨询专家库。完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政策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作用,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的潜力和作用。进一步健全机构,引进人才,充实力量,打造素质高、业务精、能奉献的水土保持队伍,保障水土保持事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