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发言

河南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石海波处长作典型交流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0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高起点  高标准
扎实做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河南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

    河南省地跨黄、淮、江、海四大流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山丘区7.9万平方公里,处于南北气候和山区向平原的双重过渡地带,自然条件复杂,水旱灾害频繁,是全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按照水利部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总体部署,我省多措并举、统筹兼顾,高起点、高标准的开展监测站点标准化建设、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等工作。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顶层谋划、统筹兼顾,夯实监测工作基础

    近年来,我省始终把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作为重点工作突出抓,坚持总体规划,高位推动,优先保障。统筹纳入《河南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在监测任务、站点布设和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予以加强,并得到省政府批复;先后编制印发了《河南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实施方案(2017—2020年)》《河南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规划(2018—2022年)》《河南省水土流失消长年度情况分析评价工作实施方案(2017—2020年)》,明确了全省中长期工作路径。把监测工作作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重要指标,实施年度同步考核,发挥了较好的目标导向、任务导向和责任导向效果。
落实工作经费。在2016年落实全省18个水土流失监测点年度运行费170万元的基础上,2017年全省落实各项监测工作经费845万元,2018年已落实665万元。
积极推动监测机构监测能力建设。2017年,各级监测机构配置近10台无人机和数据处理软件、移动数据采集系统和地理信息遥感软件等软硬件设备,组织各类监测与信息化技术培训班8次,培训技术人员近400人。为开展全省水土保持监测与信息化工作夯实了工作基础。

    二、以自动化、信息化为抓手,狠抓监测站点标准化建设

    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对监测站网新要求、新部署,在认真梳理存在问题、广泛调研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了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点标准化建设。编制了《河南省水土流失监测点标准化建设方案》,印发了《河南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建设标准(试行)》,有效推进了各项工作实施。
    通过标准化建设项目的实施,一是对老旧设施、非标准验槽、测井和管理设施进行改造完善,以适应自动化、信息化观测需要。二是配置一批泥沙自动采样设备、超声波水位计、遥测雨量站、多要素自动化气象监测、植被盖度观测和土壤水分观测等监测设备,提高监测站点自动化水平。三是增设安阳殷都区塔山小流域综合观测场,布设小流域控制站、标准坡面径流场和全坡面径流场各1处,填补我省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点的空白;增设嵩县监测站1处全坡面径流场;增设济源监测站1处标准坡面径流场。全省多尺度、多类型、多要素、全覆盖的小流域综合监测体系初步形成。四是在小流域控制站、坡面径流场布设高清视频监控系统,配置光纤传输网络和监控后端硬盘录像机等设备,采集泥沙径流过程视频资料,丰富了数据成果内容。五是搭建河南省水土流失监测点数据整编与可视化平台,在自动化设备数据自动接入、非自动化监测数据人工填报基础上,实现监测数据自动化整编和填报、审核、交叉审核等多级管理体系。实现基于观测数据对监测小流域土壤侵蚀分析评价的可视化,提升监测站点信息与可视化水平。六是对监测站点必需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完善,增设安全围栏、完善场内外道路、宣传警示标语、指示路牌和标志牌等,绿化美化场区环境,在改善面貌和做好宣传的同时,提升行业自信,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三、试点先行、高位推动,开展动态监测工作

    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是近年水利部开展的重点工作。2017年我省开展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试点项目。黄河流域委托北京师范大学,以洛宁县为试点,利用近3年水土流失状况分析评价成果,进行不同数据源、评价方法间的技术比较与分析,并尝试分析年度水土流失消长变化情况;长江流域委托南京林业大学,以淅川县为试点,对辖区内典型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状况和防治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在试点项目基础上,编制了《2018年河南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方案》《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承担单位工作与技术要求》等,与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签订技术支撑协议,为2018年实现动态监测全覆盖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8年,我省已先期落实省级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经费470万元,开展除国家级重点防治区外的112个县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使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分析与水土流失综合评价工作覆盖全省,逐步实现省市县三级监测机构利用统一工作平台,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消长评价的监测信息化工作目标。
    近几年,我省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家要求和先进省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监测工作技术标准和方法体系尚不完善,建议从国家层面完善技术标准,并给予地方资金支持和加强技术指导。二是动态监测工作面广、量大、技术难度高,在全域全面开展,地方机构、人员和技术尚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特别是市、县级尤其平原地区成为工作推动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三是行业间、行业内基础数据共享程度低、获取难度大;四是监测成果共享、转化应用与实际工作脱节,在行业管理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下一步我们将以问题为导向,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努力推进我省水土保持监测与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