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吴遵雄处长介绍贵州省项目实施情况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3-12-0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湖北省水利厅 (2013年11月29日)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湖北省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建设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湖北省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涉及利川、长阳、夷陵、麻城、红安、浠水等六县(市、区),规划治理小流域55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0.26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33003万元,其中世行贷款2000万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14600万元)、欧盟赠款1995万元,中央补助4506万元,地方配套11902万元。2008年12月,经中期调整,项目建设规模调整为:治理小流域36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3.52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28800万元,其中世行贷款2000万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12600万元)、欧盟赠款199.5万欧元(当时折合人民币1995万元),中央补助4509万元,地方配套9696万元。2011年12月,根据中央项目执行办有关通知进行设计变更,项目建设规模最终调整为:治理小流域36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0.22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31462万元,其中世行贷款186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2228万元)、欧盟赠款2014万元(实际只能报回1799万元,不足部分由地方自筹解决),中央补助4509万元,地方配套12714万元。 二、项目完成情况 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是我省首次利用外资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项目。它为我们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提供了一个平台。项目自2006年9月启动以来,在水利部、长江委和中央项目执行办的正确领导下,在世行、欧盟专家具体指导下,我省各级项目办紧紧围绕“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的目标,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的基础上,成立建管机构,明确建管责任,健全建管制度,严格检查督办,克服了项目建设一度遇到的材料上涨、汇率下跌、资金匮乏、进展缓慢等困难,圆满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一)任务及措施完成情况 截止项目建设完工,项目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5平方公里,占中调计划的111.21%。累计完成措施包括:石坎坡改梯291公顷,土坎坡改梯2011公顷,水保林1800公顷,经果林6344公顷,保土耕作2538公顷,封禁治理28525公顷,排洪沟314.15公里,田间道路254.60公里,机耕道361.28公里,沉沙凼9204立方米,蓄水池78991立方米,谷坊1114米,解决人畜饮水1370户,沼气池8407座,养畜户6464户,节柴灶5103座,欧盟扶持贫困户4084户。从验收的情况看,各项目县(市、区)实施的各项措施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能够正常发挥功能,可以达到预期效益。 (二)采购完成情况 截止2012年5月20日,项目累计完成采购金额31888.26万元,其中工程采购30198.48万元,货物采购389.32万元,咨询服务采购228.29万元,考察和培训采购51.91万元,其它采购1020.26万元。 按采购类型分,累计完成国内竞争性招标采购1633.73万元,占总采购额5.12%;完成询价采购5890.12万元,占总采购额18.47%;完成社区参与采购23034.01万元,占总采购额72.23%;完成基于咨询专家咨询服务活动采购72.9万元,占总采购额0.23%;完成国外培训和考察42.31万元,占总采购额0.13%;完成国内培训和考察采购150.89万元,占总采购额0.47%;完成非世行支付采购1064.3万元,占总采购额3.34%。 (三)投资及报帐完成情况 截止2012年5月20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900.16万元,占评估计划的98.46%,占中调计划的110.17%;累计报回世行贷款1937.40万美元,占计划贷款的96.87%;累计报回欧盟赠款196.53万欧元,占计划赠款98.51%;累计完成国内配套资金1.75亿元,占中调计划的106.07%,其中中央投资4509万元,占计划100%,省级投资1620万元,占计划104.58%,县级投资1217.98万元,占中调计划78.63%,群众投劳折资1.03亿元,占中调计划116.62%。 (四)安全保障政策执行情况 在组织实施项目过程中,我省各级项目办严格遵守世行安全保障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做到尽量减少对原生林草植被的占压和破坏;在林业措施配置上采用针叶林、阔叶林混交,乔、灌、草结合,对引进的板栗、油茶等经果林种苗实行严格的检疫制度;在植物措施病虫害防治上,选用低毒少残留或无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并聘请有关技术专家加强了对农作物病虫害及农药使用、森林病虫害及天敌保护和家畜饲养及病害防治等技术培训与指导。各项安全保障政策的贯彻执行和落实,有效地保证了项目建设的安全。 三、主要做法 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评估准备4年,启动实施6年,前后耗时十年。项目落户我省不易,我们十分珍惜。为切实抓好项目建设,顺利实现项目目标,我省各级项目办和项目区广大群众一道共同努力,扎实开展了项目建设工作。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抓规范管理,着力夯实组织保障。我省分级成立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办,建立起了省、县、乡三级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省项目办主任由省水利厅分管领导担任,县、乡项目办主任由当地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省项目办下设综合组、财务采购组、专家咨询组等三个工作组,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协力推进项目建设。6个县(市、区)项目办配有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工作人员,部分县(市、区)还成立了由水利、农业、林业、畜牧、环保、民族事务等部门人员组成的专家组,负责提供业务咨询和技术支撑。项目乡镇组建了工作站,负责日常建管工作。同时,我们健全了项目管理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按规范办事。省项目办先后制定出台了《项目组织管理办法》、《项目采购管理办法》和《项目财务管理手册》,明确了各级项目办职责,规范了建设管理程序,统一了执行合同、报表格式等。各项目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出台了具体规定。各级项目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任务,细化措施,积极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抓优化设计,科学制订实施方案。按照世行《参与式小流域规划设计手册》的要求,我省各项目县(市、区)严格履行了项目宣传、规划设计、项目采购和项目实施等相应程序,普遍开展了小流域摸底调查,广泛收集自然条件、建筑材料、苗木、项目区内其他类似项目等基础资料;根据调查资料和群众意向,确定具体措施及技术推广、培训计划,科学编制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在措施设计上充分考虑贫困户和妇女的参与程度,支持退耕还林农户建设沼气池、养猪场等措施;对欧盟赠款扶持的贫困农户,通过建立合理评价指标,采取公开、公正的方式确定,使赠款真正落实到户;初步设计完成后,在项目区张榜公示设计成果,进一步征求群众意见。省项目办对各项目县(市、区)上报的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和采购计划,及时组织评审与批复,为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是抓宣传发动,积极营造良好氛围。为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省、县、乡三级联合发动,因地制宜、一事多策,根据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形式、大覆盖的宣传活动,不断强化社会各界尤其是项目区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为项目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在项目准备阶段,通过发宣传单、竖宣传牌、刷标语,向群众宣传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让群众理解、参与项目;在项目设计阶段,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农户、开村民大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科学开展措施设计,提高群众参与率;在项目实施阶段,通过发放明白卡、竖公示牌、签协议书等形式,告知群众具体实施方案,引导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据统计,全省6个项目县(市、区)共召开宣传会283场次、直接参会群众3.7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9万余份。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了农户对自身权利和义务的认识,真正体会到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是能够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是农村增产增效、农民脱贫致富的项目,是“自己”的项目。 四是抓培训引导,精心提供优质服务。在实施项目措施过程中, 各县(市、区)项目办适时聘请林业、农业、畜牧等部门的专家,对项目区示范户进行培训,再通过示范户示范引导周围农户正确实施措施,保证了项目建设持续顺利进行,提高了项目的影响力。长阳县王子石村五组示范户向华成参加县项目办组织的养殖培训后,投资5000多元新建标准化猪舍,安装了自动饮水器、冲洗龙头和消毒池等配套设施,生猪存栏率和出栏率大大提高。浠水县种植示范户张清白向其他群众传授板栗嫁接技术,经他培训的20多家农户在较短时间内就达到熟练运用程度。红安县项目办聘请农业、林业、畜牧、水保技术专家,举办12期培训班,培训农民3500人次,并设置技术咨询服务点,安排专人收集农户遇到的问题,由技术咨询服务小组给予解答,有效解决了农户缺技术、缺信息的问题。 五是抓督办检查,致力打造优质工程。为打造优质工程,我们采取普遍检查、重点督查和考核激励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各项目县(市、区)编制详细工作计划、定期上报建设进度、精心组织工程施工,狠抓了工程建设质量。仅2010年,省项目办就先后派出7个检查组,进行了16个批次的巡回检查。各县(市、区)项目办把工程建设质量放在工作首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质量责任书,建立了“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质量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严把了设计审批、技术指导、苗木采购、工程实施和竣工验收“五道关口”。在工程验收上,我们建立了省、县、乡三级验收制度。即:乡镇工作站与施工单位一道自验、县项目办组织验收、省项目办组织后审。对通过验收的工程,及时办理移交手续,并落实建后管护,积极探索了专职管护、股份合作业主管护、大户租赁管护等管护模式,真正做到建一片、成一片、受益一片。同时,采取考核激励措施,将项目建设好坏与省级水土保持投资安排挂钩,对项目建设进度快、质量好的予以重点倾斜,反之则减少或不安排投资。浠水县因工程建设进度一度滞后,我们取消了该县“长治”八期项目,给该县政府极大触动。 四、项目建设成效 经过近6年的实施,现在我省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前不久,省项目办组织对6个项目县(市、区)实施的36条小流域进行了竣工验收。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项目建设成效日益显现,不少小流域已经形成了措施保水保土与农户增产增收双赢的局面。项目建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我省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累计治理水土流失415平方公里,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率达92.89%,年均调蓄地表径流2008万立方米,拦蓄泥沙47.87万吨,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2828.33t/(km2•a)减少到治理后的975.52t/( km2•a),实现了项目区平均水土流失强度由中度向轻度的转变。项目区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合理布设,形成了立体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使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水土流失危害减轻,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土壤肥力明显提高,蓄水、保土能力增强,为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项目区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明显改善。项目建设坡改梯2302公顷,配套建设蓄水池78991立方米,按复蓄指数300%计算,亩均可供灌溉水达6.6立方米, 可保一般缺水年份抗旱保苗用水。坡改梯工程亩均配套排灌渠道91.26米、田间作业便道73.7米、机耕道104米,方便了农户浇灌和作业。项目建设解决了1370户缺水户的人畜引水问题,极端缺水地区人畜引水安全及引水状况大为改观。项目建设沼气池8407口,节柴灶5103座,替代解决了边远散居农户传统上依靠砍伐薪炭林的能源问题,与农村能源部门整村推进推广沼气池的做法相互补充,基本解决了项目区清洁能源供应问题。项目区通过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种草和实施封禁治理,森草覆盖率提高20%,有效地涵养了水源,调节了小气候,保护了野生动植物,净化了水体和大气,使项目区群众以及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趋于良性循环。项目区通过改造坡耕地建设基本农田,大力实施塘堰整治、谷坊、拦沙坝、蓄水池、机耕道、田间道路、沟道整治、沼气池等基础措施,使治理区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村居环境明显改观,社会主义新农村日渐形成。 三是项目区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据统计,在经济效益计算期内,我省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实施的各项措施经济净现值为13520万元,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3%,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25,经济效益明显。利川市因地制宜,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经果林7358亩,生产期的经果林总收入将达2.44亿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2100元。红安县峰山岗小流域城关镇梅潮村农民李其德,2007年开始参与项目,种植经果林7.4亩,饲养种猪5头,2010年人均收入达7000元,比项目实施前增长了4600多元,一举摘掉带了多年的“贫困帽”。红安县土库店小流域通过坡改梯建设,使以前的挂坡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高产地,种植的地膜花生每亩比以前增产250多斤,平均亩产增效达750元,坡改梯变成了群众的致富“梯”。2013年湖北大旱,土库店整治过的坡耕地花生蓄水保墒效果良好,再获丰收,而周边没有整治的坡耕地减产60%,有的甚至颗粒无收。长阳县两河口小流域郑家村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高标准石坎梯田250亩,配套建设蓄水池275.8立方米、田间道路3714米、输水管网1998米,基础条件改善后,吸引了河北种植大户落户该村,成立的田氏农业发展公司以每亩400元价格租用农户坡耕地种植金银花,同时以每天60元的工价聘请租地农户为基地务工,仅此一项,该村每年可增加经济收入30多万元。 实施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使我省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农民收入显著增加。随着项目措施作用的持续发挥,项目的宗旨和理念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下一步,我们将抓紧做好项目总结和继续做好工程后期管护等工作,确保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和持久发挥效益。 最后,衷心感谢水利部、长江委、中央项目执行办、世行和欧盟的各位领导、专家对湖北水土保持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也将把世行好的理念和实施过程中积累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嫁接运用到我省其它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促使我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更上层楼,结出更加丰实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