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贵州省金沙县人民政府吴炜副县长作交流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3-12-0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金沙县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办公室 (2013年11月29日) 金沙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东部,处乌蒙山脉与娄山山脉交汇处,地跨长江上游的乌江流域和赤水河流域。有汉、苗、彝等15个民族,总人口66万。国土面积2528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109.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3.89%,属贵州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地区。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是我县乃至我省首次实施的水土保持外资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对于巩固“长治”工程成果,建设县级生态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的开展不仅拓宽了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融资渠道,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步伐,而且还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引进、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机会,为今后开展更为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条件。但项目实施初期,无太多的成功经验可借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县项目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转变原有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全新治理模式,充分利用项目养畜扶持、技术支持等独有特色,全面推进了项目顺利开展。 一、项目进展情况 2006年10月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在我县正式启动,经过6年4期项目的开展,累计投入资金5767.89万元(其中利用外资2260.16万元),完成了6条小流域90.2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的综合治理。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转变工作思路 促进项目建设 1、竣工项目回访调查,分析建管问题成因 我县第三期世行项目启动前,县项目办组织人员对第一期项目实施的小流域进行回访调查后发现,2007年完成治理的协兴小流域工程措施保存较好。坡改梯配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后,使原来的坡耕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加上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经过治理后的项目区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植物措施因农村人口外流、农户投资有限、技术经验不够等原因,使果树整形、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日常管理跟不上,造成苗木长势较差,不能按项目预期产生经济效益,打击了项目参与农户的积极性。县项目办实地调查分析发现,传统的分散种植、分户管理是其主要原因。 2、深入实地分类规划,广泛宣传全面发动 第三期世行项目启动后,为解决传统模式中经果林措施农户分散种植、重建轻管、基础设施配套不全等问题。县项目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项目社区领导小组一起,深入田间地头,对项目区需要治理的地块进行全面调查。在规划设计中针对不同地块,初步拟定各项治理措辞,组织涉及农户座谈。县项目办在征求参与农户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组织部分农户到本县境内成型的经果林园和四川省蒲江县茶叶基地进行考察学习,眼见为实的培训,调动了项目区农户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3、探索全新治理模式,引导农户积极参与 县项目办在做好宣传发动的同时,与项目社区领导小组一起, 经多方考查协调,引进生态农业公司进入项目区创办基地,采取项目+农户+基地的模式,引导项目区农户利用土地种茶入股建成茶叶基地。公司依托基地出资建加工厂,对茶叶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并利用成熟营销渠道,建立稳定的供销产业链,解决农户后顾之忧,从而极大的调动了项目区农户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项目规划涉及到的所有农户都主动将土地入股,参与到茶叶基地建设中来。 4、规模治理全面配套,项目特色集中体现 项目实施过程中,金沙县项目办充分利用项目养畜扶持、技术培训和全面配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优势。一方面做好茶叶基地规划、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培训等服务工作。另一方面与地方政府一起积极引导项目区农户进行集中连片的规模化种植,改变了传统的农户分散种植模式中经果林地块不方便配套水利水保工程的难题。我县石榴小流域大坡林茶场规划时,选择茶场内有泉水出露的自然沟槽,修建小型蓄水山塘4个(蓄水量四千多立方),用于茶叶浇灌。深埋式蓄水池两个,主要用于基地生活和茶叶加工用水。修建机耕道、作业便道16.66公里,方便茶叶管理、采摘、运输等。 5、示范治理成效显著,项目建设全面推进 由于进行了集中连片的规模化种植,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经果林项目中产生效益慢,保存率底的问题。在世行水保项目的扶持和带动下,石榴小流域大坡林茶场已建成综合配套的高标准茶园近3000亩。按投产茶园亩均产值3000元计算,整个茶园全部投产后总产值可达近千万元,产值、效益相当可观。参与茶叶种植的农户在经过项目支持的技术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后,大部分取消外出打工的计划,参与了茶场的日常管理。 金沙县政府正加大茶产业扶持力度,在县、乡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茶园周边山头地块大部分纳入了新的茶园建设范围,一个连片万亩的茶叶基地将在不久的将来呈现在大家面前。省水保世行项目办对石榴小流域进行竣工验收时,在现场看到参与农户正在采摘加工新茶都感到很开心,他们对金沙项目办积极探索新治理模式,推进项目顺利实施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利用种植成功经验,集中饲养解决难题 养畜措施是世行为推进项目建设,给参与农户因治理水土流失而受到短期损失的一项补助措施,受到了项目区农户的极大欢迎。但前期养殖项目实施下来,情况并不乐观,项目参与农户在积极争取和参与项目的同时,又面临牲畜无人照料、后期投资不足、缺少防病救治经验等因素的困扰。有的甚至将畜种转卖,起不到措施设置的最终目的。县项目办和社区领导小组深入项目区调查分析后认为:农村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家中大部分为留守的老人或儿童,很难抽出精力饲养好牲畜是主要原因。 我县第四期项目后山乡坎坝小流域工程启动后,县项目办汇同项目社区领导小组一起,针对养畜措施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多次组织参与农户座谈,大家一致认为,如果有人能帮助管理就能解决这一难题。县项目办在茶叶示范基地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决定帮助项目区参与农户成立协作组织,共同完成养殖项目建设。 经过项目区走访和农户推荐,县项目办和项目社区领导小组一起与当地一个有养殖经验,且有一定经济实力,愿意为家乡建设出力的人领头组织成立了水土保持世行代款/欧盟赠款项目后山乡坎坝小流域集中养殖示范基地。基地以项目+农户+协会的形式建成,受县项目办,项目乡、村及参与农户的监督,受益农户参与项目管理并参与利益分成。 (三)多方共赢政府满意,项目效益逐步体现 从目前实施情况来看,种、养殖示范基地的建成有以下好处:一是有劳动力的农户采取土地(建养殖场、种植牧草茶叶等)和牛入股后能参与基地管理获得工资性报酬补贴家用,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茶叶的病虫害防治和牛的饲养等由基地统一管理负责,消除无劳动力和缺钱农户对项目管理的后顾之忧;二是种、养殖示范基地可以通过入股,减少初期土地购买或租赁的大量资金投入,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基地的建设上,扩大基地规模,形成集团效应;三是入股农户可以依托项目优势,利用项目资金进行茶叶、牧草种植和种畜采购,县项目办则利用欧盟赠款技援资金对养殖示范基地的管理人员和参与农户进行系统培训,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 种、养殖示范基地的建设,解决了传统种、养殖项目分散难管理,经济效益不高,保存和持续效果差的问题,得到了农户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肯定。目前养殖场周围的近千亩缓坡地均以种上优质牧草,入场的100户200头优质杂交牛长势良好,其中有二十三户农户的牛以经生下了第一代小牛。直接经济效益的体现,让项目区农户得到了实惠,明白项目实施所带来的好处,从而更加支持和参与项目建设。 三、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突出项目特色 确保项目建设 欧盟赠款技援项目是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的一大特色和亮点。由于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特别是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大量的新增投资项目对本项目的实施造成了较大的冲击,部分项目区农户对项目的实施有了抵触情绪,给项目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县项目办积极转变观念,寻找自身项目的长处,充分利用项目提供的欧盟赠款进行技术援助的特点,利用其它项目没有的技术培训内容,变被动为主动。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田间培训与室内授课、集中讲解与单独指导、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等模式,对项目区农户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在基本掌握了种植和养殖的一般技能的同时,对项目的建设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对非项目区农户的邀请培训,加大了我县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的宣传力度,为我县世行项目的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积极引导农户 解决参与问题 世行项目实施初期,按项目执行手册的要求,县项目办从规划到施工都全程按农户意愿进行。事实证明,农户的全程参与,确实对项目的实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以会对项目造成很多干扰(如果先由农户提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后很难更改,并会造成不尊重农户意愿,产生抵触情绪等问题)。从第三期小流域规划起,我们采取了积极引导,有限参与模式,通过“先摸清,再规划;先引导,再参与”等方式,基本解决了农户参与和项目实际操作之间的矛盾。 世行项目本着“通过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系统,扶持当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的宗旨,一改长期以来以生态效益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模式,从项目准备阶段就把项目实施与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寓综合治理于经济开发之中,从项目执行情况来看,经过综合治理后的项目区基本达到了项目实施“三增三减三改善”的预期目标。形成了“治理一条流域、改善一乡环境、富裕一方百姓”的区域经济新理念,使项目区走上了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