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青海省水利厅刘泽军副厅长交流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9-06-17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立足青海省情  强化责任担当
为保护“中华水塔”贡献力量
青海省水利厅
        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每年向下游输送近600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地位特殊重要。由于受青藏高原区位条件制约,我省干旱少雨、生态脆弱,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91毫米左右,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32.45万平方公里,是全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对青海工作“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和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不断深化对“三个最大”省情的认识,致力于“中华水塔”生态保护,在水利部及流域机构的大力支持、帮助、指导下,扎实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改造、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建设,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654平方公里,生态水保、经济水保、民生水保的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一、提高站位,立足省情强力实施“新举措”
        按照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开创“一优两高”新局面战略部署,立足特殊省情水情,把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作为水土保持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了“监测打基础、监管强手段、治理补短板、管理上台阶”的青海水土保持新思路、新举措,统筹推进三江源、祁连山、环青海湖、河湟和柴达木五大功能区生态建设,多部门协同,多项目互补,多措施并举,依法落实生态红线,严格管控开发行为,统筹推进全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形成了以水保生态、以水惠民生、以水促发展的良好态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12.39平方公里,综合治理小流域67条,完成坡改梯25.18万亩,建成小型水保工程2036座。
        二、加大投资,重点工程建设步入“快车道”
        我们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设计、高效率审批、高质量落实”抓好水保工作,形成了“设计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前期工作格局,项目储备实现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淤地坝除险加固三大重点工程建设有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步入了“快车道”。2018年全省共落实水土保持建设资金3.04亿元,为上年度的183.8%,小流域综合治理432.01平方公里,坡耕地综合整治6.56万亩,淤地坝除险加固28座,分别为上年度的2.2倍、1.55倍、1.4倍。
        三、精准施策,全力打造脱贫攻坚“新引擎”
        我们坚持把水保惠民作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实行项目资金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做到项目精准、资金精准、措施精准,着力打造脱贫攻坚“新引擎”。建设了湟中卡阳“小流域+生态旅游+脱贫攻坚+种养殖”等一批典型精品工程,吸引农牧民群众参与入股分红、打工就业,实现了由“产量增加麻袋鼓起来”向“收入增加口袋鼓起来”的转变,助力贫困群众增产增收、脱贫致富。2018年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32项,落实资金25837万元,6.56万亩“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粮食单产提高25%以上,治理区植被覆盖率增加15%-25%,土地利用率由50%提高到70%以上,14个贫困县、92个贫困村、17万人从中受益。
        四、依法行政,水保监督执法亮起“红绿灯”
        近年来,先后颁布实施了《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10多部地方性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水土保持法治保障不断夯实。严把方案审批关,2018年,批复水土保持方案284项,省级审批率100%。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把验收报备关,受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备29项。严把监督检查关,开展各级执法检查390次,下发整改通知255项。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资金2.19亿元,有效防治人为水土流失,生产建设项目水保理念由“要我治理”向“我要治理”转变。
        五、加强协作,探索监测技术合作“新模式”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遥感监测、信息化建设、数据采集与整编等方面的短板,与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等5所科研机构加强业务交流、深化技术合作,互助下沙沟、共和克才北山、玉树孟宗沟、称多清水河4个观测场纳入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典型监测点。依托第三方技术优势,开展称多清水河观测场建设监测运行,填补了我省冻融侵蚀观测的空白。与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为我省“天地一体化”监管、“图斑精细化”管理和动态监测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了由碎片式协作向多层次、多领域交流合作“新模式”的转变。
        六、多措并举,打出国策宣传教育“组合拳”
        突出宣传国家生态建设方针政策,加大在中国水利报、青海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宣传力度。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水保法宣传月”等节点契机,充分发挥长岭沟全国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作用,推进水保国策宣传“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项目、进寺院”。2018年在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网发布信息数量名列前茅。通过多措并举,强化宣传,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明显增强,“生态第一、保护优先”的理念深入人心。
        我省水土保持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中央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小差距。我们将借这次会议的东风,持续深化“三个最大”省情认识,按照“把工作重心切实转变到监管上来,在监管上强手段,在治理上补短板”的总要求,大力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坚决扛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责任,为筑牢国家生态屏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