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利委员会谢志强副主任交流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9-06-17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创新监管手段
提升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监管能力
珠江水利委员会
近年来,珠江委以“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为指引,以信息化为支撑,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不断强化新技术应用,在“天地一体化”监管、系统研发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与成效
1、扎实做好部管生产建设项目监管示范与应用
2017-2018年,我委在全国率先开展部管在建生产建设项目监管示范工作,应用“天地一体化”技术,2年内分别完成30个、42个项目监管,共发现100多处水土流失问题点,并及时进行监督检查。通过示范,探索出了“高频次遥感—无人机详查—现场定量取证”的监管技术体系,实现了项目施工过程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全过程监管,有效支撑了我委部管生产建设项目现场监督检查工作,提升了检查深度和工作效率。
2、主动服务,推动流域水土保持监管信息化
2018年,我委以北部湾经济区为示范区开展了生产建设项目集中区监管示范,共解译扰动图斑7823个,对疑似未批先建、超出防治责任范围、建设地点变更的4680个图斑进行了现场核查,掌握了监管区内生产建设扰动、方案编报情况,初步形成了“天地一体、上下协同、测管联动、信息共享”的监管工作格局,为全国开展生产建设项目全覆盖监管提供了成功经验。同时,我委积极发挥流域机构技术指导作用,主动为地方提供技术服务,多次组织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交流、技术培训,每年培训200多人次。目前,流域内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4个省(自治区)已实现了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全覆盖监管,监管扰动图斑近10万个,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3、细化监管,督导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
2017-2018年,我委选取8条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在建小流域和10条已竣工验收小流域开展“图斑精细化”管理工作,摸清了18条小流域措施实际实施情况,掌握了竣工小流域实施效果,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年度督查、效益评估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近年来,流域水土保持信息化亮点纷呈,珠江委及流域内的广东、贵州、云南等省在2018年全国信息化成果复核工作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是我委在多年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培养、形成了一支以博士、硕士为主的70多人的水土保持信息化队伍,专业涵盖了水土保持、遥感与GIS、计算机等,能独立完成水利部部署的监督管理、监测与信息化等各项任务。另外,还为流域内各省(自治区)提供技术指导、培训服务,为西藏2018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援助,为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
二是我委组织流域各级水利部门,分工协作,先后完成了县域、项目和集中区“天地一体化”监管示范等工作任务,形成了“天地一体”的监管技术体系和流域“上下协同”的监管工作模式,圆满完成各项示范任务,为生产建设项目全覆盖监管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是我委多方筹措、落实科研经费,开展了“天地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研究,建立了高分与资源等国产系列卫星数据的实时推送服务,自主研发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系统”。该系统已在淮委以及贵州、广东、广西、陕西、福建、湖南等省(自治区)得到了推广应用,支撑1000多个用户在线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建设项目日常管理、监督检查与现场核查的工作效能和管理水平,为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对流域在建及未开工的部管生产建设项目实施“天地一体化”实时监管,对流域内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开展“图斑精细化”管理,推进流域各省(自治区)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全覆盖、实时监管。
二是在人才、资金方面继续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治理工程遥感自动识别、时空大数据的挖掘等创新研究,提高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的深度分析能力;研发覆盖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治理、监测等全业务流程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水土保持业务“一张图”管理、信息互联互通和智能化应用,为强监管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三是进一步发挥流域机构的组织、督导检查职能和技术指导作用,督促、指导流域内各省(自治区)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推进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做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流域水土保持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