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交流

江西省赣州市水保局邱至芳局长发言(图)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5-12-2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抓好重点工程 建设生态赣州
 
——赣州市水保重点建设工程的成效与做法
 
赣州市水土保持局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的南部,简称赣南。全市人口845万人,土地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辖2市1区15县。境内有贡水、章水流域和东江水系,是江西主川——赣江的源头和珠江流域的东江源头。
  我市境内江河密布,雨水充沛,是典型的南方丘陵山区,也是南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与关心,在国家水利部、财政部等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兴国县于1983年列入第一期“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之后兴国、于都、宁都、瑞金、会昌、石城、赣县、信丰、龙南等九个县(市)先后列入了国家第二期、第三期水保重点治理项目区。国家从治理资金、治理技术等方面给予了我市水保工作极大的支持。特别是新一期重点建设工程以来,我市的水保生态建设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水利部汪恕诚部长、敬正书副部长、陈雷副部长、鄂竟平副部长等领导先后到我市视察指导水保生态建设工作,体现了上级部门和领导对我市水保工作的关心与厚爱。我市各级水保部门和广大干群非常珍惜这一发展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水利部、省水利厅的治水思路,围绕“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把握“四个结合”,即水保生态建设同发展区域经济相结合、同以发展脐橙为主的“兴果富民”工程相结合、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小康示范”工程相结合、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积极探索了具有赣南特色的治理新路,使重点工程建设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又有了新进展、新成效。
  一、水保生态建设的主要成效
  从2003年始,我市在组织实施新一期水保重点建设工程中,综合治理小流域52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810hm2,建设各类水保工程1269座(处),兴建水保“三同时”示范工程62处,开挖坡面竹节水平沟2464.74km,建沼气池1320口,种植水保林94481hm2,经果林43862hm2,种草1406.7hm2,封禁治理25529.4hm2,完成土石方145752万方,竖建水保标志碑120处,书写永久性水保标语310幅。较好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计划任务。具体体现在下面五个方面:
  1、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据调查,在综合治理的小流域内,林草覆盖率达到82%以上,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80%以上;河流的河床逐年下降,水库、山塘的蓄容量速增,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明显减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林草葱郁,瓜果飘香,处处可见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象,涌现了一大批水保生态示范村、示范户。
  2、发展了小流域经济,促进了农民增收。按照“治理一条小流域,建设一个示范基地,扶持一批治理大户,培育一个支柱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治理要求,把小流域综合治理同发展区域经济、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发展“三高”农业示范基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支柱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增长,如信丰、宁都的脐橙基地,于都的奶牛基地,石城、兴国的烤烟基地,龙南的枇杷基地等,都较好地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实现赣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赣南建成世界著名的脐橙产区”的目标,我市的水保重点建设工程,坚持同以发展脐橙为主的“兴果富民”工程结合起来。在综合治理的小流域内按照“山顶乔灌草,山腰种果瓜,山下培丰田,山塘养鱼鸭”的立体布局,进行集中连片的脐橙开发。据统计,在新一期水保重点治理区,已兴建有规模的果业基地62个,种植脐橙2.45万亩。
  3、扶持了一批水保治理大户,推进了“四荒”治理开发步伐。通过落实治理开发“四荒”政策,制定优惠的扶持政策,扶助发展了一批水保治理大户,这些大户中有农民、下岗职工、个私企业主和区内外客商。我市实施的水保重点建设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为广大下岗职工、个私企业主再创业提供了兴业“平台”,涌现了象瑞金市“种果状元”罗承夫、宁都县“四荒”治理开发典型彭志坚、信丰圣地果业开发公司等一批典型。这些大户创办的基地大都有规模、标准高、管理细、效益好,成为小流域内综合治理的“明珠”。自2003年以来,在重点治理区内,共扶助发展了380户水保治理大户,广筹社会资金1.12亿元,为水保重点建设工程注入一股新的力量。
  4、落实了“三权一方案三同时”制度,兴建了一批水保“三同时”示范工程。通过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我市的水保执法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健全,做到了执法建设体系化、执法行为合法化、方案审批制度化,水保“三权一方案三同时”制度得到较好的落实,兴建了一批象赣定高速公路、323国道、赣南师院新学区等一批水保“三同时”示范工程,维护了较好的水保生态建设新秩序。
  5、水保生态大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提升了全市水保生态建设的防治水平。几年来我市水保部门按照国家水利部新时期水保生态建设工作高效、示范、规模治理的新要求,对水保综合治理措施和综合治理成果进行了整合,把精品小流域的治理、水保科技园建设同水保生态大示范区建设结合起来,走出了具有赣南特色的水保治理新路,使我市的水保生态大示范区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推进。我市兴国、石城、瑞金、信丰等县的水保生态示范区建设,其建设成效和示范效果都非常显著,提升了我市水保生态建设的层次。
  二、主要做法
  1、精心规划,打造“示范工程”。在新一期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中,我们认真贯彻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按照水保工作高效、示范、规模治理的要求,不断完善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草、能源综合治理的技术路线。全市9个重点治理县(市)以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区为核心,按照水保生态建设示范区的要求,精心编制了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力争通过5年努力,在全市建设100条示范小流域,实施10个城镇水保示范工程,建设100个水保生态示范村。经过综合治理的小流域由于充分融入了水保的新理念,高标准地配置了水保措施,现在都成了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基地,社会办水保的样板,水保知识培训的课堂。兴国县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科技试验示范工作,投资40多万元建起了一个集教育、科研、示范为一体的面积达77.5hm2的水保科技示范园。信丰县引进外商投资4000多万元建立了具生态保护、旅游休闲、生物技术、新品开发于一体的高效生态示范园。
  2、科学治理,打造“精品工程”。我们按照省水利厅提出的“新时期、新思路、新特色、新局面”的总体要求,确立了“铸精品、出亮点、创特色”的精品小流域建设工作思路,并紧紧围绕这一思路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一是编制了技术方案。市水保局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了《赣州市“精品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方案》;二是建立激励机制。为了突出精品工程的建设,在资金投入上对精品小流域给予重点倾斜;三是加强技术培训。各项目区结合“农民知识化工程”,采取现场示范和举办农民夜校等形式向群众传授水保业务技能;四是狠抓工程质量。建立质量保证制、技术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把好实施、检查、验收关。赣县围绕将精品小流域建设成“全县水保科技示范基地、综合治理样榜基地”的目标,采取“三高”(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3、发展产业,打造“富民工程”。在重点治理中我们始终围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宗旨,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水保重点建设工程同发展区域经济相结合、同以发展脐橙产业为主的“兴果富民”工程相结合、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小康工程”相结合,同全市开展的“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实施“治理一条小流域、建设一块示范基地、扶持一批水保治理大户、培植一个支柱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水保“五个一”工程,依托我市脐橙主导产业,走出一条“水保先行、脐橙飘香”的水保兴产业、产业致民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信丰县长岗小流域的三板桥小组按照“一座山头一幢房、一片果园一口塘、一栏生猪一口池”的生态模式,实现人均3亩脐橙,户年均收入超10万元,建成了生态农庄型新农村;于都县把水保的开发治理融入县城经济发展,围绕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发展奶牛和脐橙两个主导产业的思想,积极实施“牛(猪)—沼—果”生态农业工程,在重点治理的两条小流域内建奶牛饲养场3个、养奶牛110多头,扶持养猪专业户20户,年生猪饲养量达3千多头,已建沼气池2400个,新开发果业面积96hm2,当地农民年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4、健全机制,打造“阳光工程”。我市实施水保重点建设工程严格按基建程序进行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了项目责任主体制、工程质量监督制、合同管理制、项目公示制和群众投工承诺制。对项目的立项、审批、实施、验收、结算的全过程实行规范化管理,项目实施前、项目实施中、项目实施后情况均向项目区群众张榜公示,接受项目区群众监督。市水保局从各县(市)水保局抽调9名具有工程监理资质的技术骨干,组成“市水保重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小组”,每年定期分片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工程质量监理,并写出详实的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坚持项目资金县级报帐制,资金报帐全部实行“三单一书一票”(预算单、验收单、结算单、合同书及正规发票),确保资金使用安全。为加强水保重点建设工程的管理,市水保局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实施的意见”、“关于开展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技术监督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水土保持项目资金的管理意见”等文件。各项目区也都健全了适合水保工作特色,符合基本建设要求的工程建管机制,如宁都县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四荒’使用权转让和治理开发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5、加强管护,打造“长效工程”。在新一期重点建设工程中,我市注重建立建后管护的长效机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重点建设工程成为长期发挥效益的长效工程。一是明晰产权,“谁山归谁治”、“谁开发谁受益”,把治理责任落到实处;二是搞活经营权,建立山地资源流转机制,实行租赁、承包、拍卖等形式落实好经营权;三是实行成果确认和移交制,明确受益方的管护维修和使用责任;四是实行工程管护回访制,通过回访进一步落实水保工程管护措施;五是加强宣传,强化预防监督。积极开展水保生态建设工程的宣传,开展水土流失危害的警示教育,提高全民的水保意识和国策观念。加大水保预防监督工作力度,加强对水保治理成果的管护,认真落实“三权一方案三同时”制度,建立正常有序的水保生态建设新秩序。
  三、任重道远
  我市的水保生态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同先进省市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一是从我市水土流失整体治理情况看,治理成果还是初步的,仍然有1299.51万亩水土流失亟待治理,“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现象普遍存在,小流域的治理、崩岗治理、水源区面源污染治理、开发建设项目的预防监督等工作任务仍然很艰巨;二是水保重点建设工程建后工作较为薄弱,主要是产权确定不明,治理成果难以界定,建后成果移交缺乏具体的条文规定,无法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竣工后的成果移交工作;三是工程效益监测未系统开展,缺乏现代的效益监督评估技术手段,监测工作的技术支持相对滞后。水保科技园建设水平不高,科研经费短缺;四是水保工作建设的监理制需进一步健全。我市虽然遵照国家关于开展工程监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由全市持有“水保监理工程师”资质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了“赣州市水保重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并制定了“实施方案”,开展了较为规范的质量监督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离项目建设的“监理制”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我市的水保生态建设工作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国家水利部的治水新思路,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在上级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防治结合的水保工作新理念,切实抓好下面几项工作:
  1、全力抓好国家水保重点建设工程、水保生态示范区和水保科技示范园建设。按照精品、高效、示范的建设要求,打造我市水保生态建设的精品工程、样板工程,从整体上提升我市水保生态建设的层次。
  2、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密切水保生态建设工程同区域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同以发展脐橙产业为主的“兴果富民”工程相结合,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小康示范工程”相结合,同全市开展“五新一好”的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树立“大水保”的新理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筑牢生态防线。
  3、积极探索具有赣南水保特色的治理之路。我们将本着“巩固、发展、创新”的要求,保护业已取得的防治成果,继续推行既行之效、又符合时代特征的“水保五个一工程”、“猪—沼—果”模式、股份合作制治理、水保大户治理、“四荒”业主开发等措施。同时,针对新时期水保生态建设工程的特征、要求,不断探索治理新路,尤其要在规范实施“项目五制”、发展民营水保、开展系统的效益监测和推行成果移交制等方面,进一步拓宽思路,总结经验,以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