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发言

浙江省浦江县水务局局长张咸荣作典型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1-11-2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齐抓共管 开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新局面 浦江县位于浙江省中部、金华市北部,县域面积920平方公里,辖7镇5乡3街道,浦江县境内共有河道(河段)577条,山塘565座,池塘1473座,中型灌区2个,全县总水域面积29.46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8万,外来人口15万。 近年来,随着城乡工农业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浦江县的水源区受到农业面源污染、生产生活垃圾、居民生活污水、水土流失等影响,水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重,水质日趋恶化。 一、充分认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重要意义 金坑岭水库是我县城乡一体化主要供水水源,供水人口达23万;大楼源地处我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保护区内的一条重要支流。当前,由于不断受到污染,两处水源已由原来的一级水源水逐年下降为三级水源水,严重威胁到城乡居民生命健康。 (一)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是改善民生的现实需求。生活用水,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强调,“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了“建设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发展目标。这其中,就包含了对改善人民饮用水质量的要求。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甘泉工程”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农村的饮用水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 大多数农民的饮用水质量有所提高。但是,因为水源地受污染的原因,使大量的城市和农村人口处于“饮用水不安全、不放心”的处境,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因此,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观念的不断更新,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二)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为之营造一个“水源清洁、生态良好、生产发展、村落整洁”的优美人居环境;另一方面水土流失又是我国当代面临的“头号环境问题”,饮水安全也是浙江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既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可回避的一个课题,也是当前我省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一再提出的呼吁,可以说是“上有要求,下有需求”。 (三)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以保护水域环境为目的,兼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居民生活环境,将原有坡耕地改造成梯田(梯地),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拦蓄径流,防止水土流失。通过实施封育治理、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包括截水沟、排水沟、沉砂池、蓄水池)、封禁治理、河道治理、污水处理、新农村建设和控制面源污染等多项措施,做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护沙、调节气候等目的。总体上说,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对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我县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主要做法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清洁水源和良好人居环境的迫切需要,有效遏制水质恶化趋势,确保实现库区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类水质的目标,浦江县委县政府抓住契机,切实推进金坑岭和大楼源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各项工作。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为切实做好工作,县委县政府把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作为践行执政为民理念的一个重要工作载体来抓,于2009年2月成立浦江县金坑岭水库水源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由县长亲自担任组长,成员由各有关单位一把手组成。水源办、农办、发改局、经贸局、公安局、国土局、建设局、交通局、农业局、林业局、卫生局、环保局、旅游局、供电局等相关部门各自抽调精干人员,建立了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其中,由水务局承担了主要的日常工作。同时,对各有关乡镇(街道)也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并落实相应责任,确保工程扎实有效地推进。 (二)筹集资金,确保到位。工程投资以省补助、县财政配套为主,村集体和农民自筹为辅,具体政策为:工程建设部分包括蓄水池、河道治理、排水渠的投入主要由省县财政负担;涉及土地和直接受益农户等由村委和农户按比例:村、农户7:3分担;经《规划》框算,总投资约1775万元,按政策省财政补助531万元,县财政配套871万元,村集体和农民群众自筹373万元。 (三)强化宣传,提高认识。为了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提高全社会的公益意识,使群众进一步认识和领会党和政府改善饮用水问题的为民之心,在工程实施中我们切实加强舆论宣传工作。一方面,积极利用电视台、电台、报刊、《小流域建设工程简报》等媒体,大力宣传党委政府各项惠民之策、为民之举;另一方面,通过召开各类会议座谈以及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建设工地等形式,及时宣传县委、县政府为改善饮用水的决心和信心。通过舆论宣传,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拳拳为民之心,融洽了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四)加强管理,确保质量。工程投资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确保政府扶持政策能落实、工程投资出效益,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出台《浦江县水域保洁工作实施方案》、《浦江县浦阳江流域和饮用水保护区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的方案》和《浦江县饮用水保护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并进行了部署,明确了仙华水库、金坑岭水库两个取水口和水面保洁工作的职责,以及水质的科学监测。饮用水源区范围内建立“户集、村收、镇运”的垃圾处理机制,采取公开招标,实行市场化管理。实现大楼源的三个行政村大楼、寺坪和塘雪村 “小五化”村庄整治工作,实现建设试点范围内通村公路路面硬化,制定“统一测土、统一配方、统一技术、统一品种、统一机耕机收、统一植保”的“六统一”实施方案。及时处置保护区内环境保护工作中发生的纠纷和群访事件,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杜绝重大事故发生。 三、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经验和建议 目前,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尚处于试点阶段,如何获得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如何发挥最大限度的工程效益,如何让小流域建设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在金坑岭和大楼源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中,我们得到了以下的经验和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基础。水务工作能不能得到跨越式的发展,能不能年年上台阶,离不开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我们通过各方努力,把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工作提上县委重要办事日程,通过领导的关注和强有力的支持,实现了“三个到位”:认识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在县里的统一部署下,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得以顺利开展。 (二)宣传教育是前提。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坚持治理与宣传教育并重方针,依靠强化宣传教育。我们通过标语横幅、倡议书、宣传手册、新闻媒体等方式,做好日常宣传工作,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节日的法制宣传,普及水行政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用引导舆论和打击涉水违法犯罪行为相结合的办法,营造人人参与保护水资源的氛围。 (三)部门配合是保障。水利工程牵涉面广,离开各部门的配合就会举步维艰。我们通过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搭好平台,理顺关系,形成合力,取得了1+1>2的效果。如发改局简化保护区的环境保护项目审批,缩短了审批时间;建设局协助开展水晶加工业的联合整治工作和保护区内各村卫生保洁工作;林业局出动巡查150次,出动打烧炭窑60人次,聘请36人护林员进行巡查,等等,为推进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资金扶持是动力。县财政为小流域建设设立了专项补助(配套)资金,并制定了完善的拨付制度。先由工程施工单位提出报告,由建设单位填写《浦江县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审拨审批表》后,经监理签字确认,建设单位同意,财政评审中心确认,县财政局审批通过后,将款项拨付给建设单位。这样做到层层把关,既保证了资金的安全使用,也给建设单位提供了持续建设的动力。 同时,我们根据自身的体会,在此也提出几条不成熟的建议。 一是要在工作中加强督导。工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做好各项任务的跟踪、督导、检查和指导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各部门单位、有关乡镇街道要按职能分工,细化分解任务,报县有关部门考评督查,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各部门单位年度考核内容,以便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资金补助要有所倾斜。各级政府财政的补助资金要有所侧重,不能一视同仁。水保工程涉及面广(生态移民工程、污水处理、水域保洁工作),内容多,施工难度大(现场大多是羊肠小道,工价低,断面小,施工单位无利可图),基础设施差,再加上山区居民本来生活就比较困难,几乎从未享受到水利改革开发的成果。所以,上级有关部门在制定补助政策时,应有所倾斜。 三是探索建立补偿机制。库区居民普遍认为,做水库期间巳经作出了贡献,加上近几年对水源区进行了种种限制,不准发展养殖业、不准办餐馆及小型加工业,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发展。所以,应该考虑在建立补偿机制上做出一定的探索。 四是适当延长工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牵涉到移民问题。移民小区的建设、完工到入住需要较长时间,加上迁出地原宅基地实现生态绿化或复耕等因素,涉及部门多,且各部门工作程序各异,进展速度不一,所以,在工程进度、工期等应各有差异,并能适度延长。 今后,我们要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之下,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一心一意谋更快更好发展,求真务实,鼓足干劲,争创一流的业绩。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