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发言

山东省莒县水利局局长许孝华作典型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1-11-2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探索创新 多措并举 着力提升芦家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水平 莒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隶属日照市,辖21处乡镇街道,人口110万,面积1952平方公里,山丘区面积占70%,水土流失面积1664平方公里。近年来,我们抢抓中央高度重视水利的重大机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共治理小流域38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86平方公里,有效改善了全县生态环境,水土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芦家河小流域是莒县的一条重要流域,系沭河流域袁公河支流,涉及4个行政村,962户、3676口人,流域面积10.0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达7.56平方公里。2008年省水利厅将其列为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后,大大加快了流域综合治理步伐。治理后的芦家河小流域,现已呈现出溪水变清、荒山变绿、果香飘溢、环境优美的喜人局面。该项目成为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典型工程,被省水利厅评为优质工程;该流域被评为省级休闲垂钓基地。 下面,向各位领导、同志们简要汇报一下芦家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做法: 一、搞调研、定规划,增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针对性 我们始终坚持规划引领,把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以打造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样板工程为目标,在规划中把握了以下三点:一是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思路,进行统筹规划;二是坚持创新理念,实行以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与新农村建设、水系生态建设、群众增收致富有机结合;三是尊重民意,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将群众的意愿融入规划之中。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的基本思路,制订了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科学规划。 二、拓渠道、破难题,积极推进项目建设投资的多元化 实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资金是关键。工作中,坚持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集中资金、技术、劳力等生产要素,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截止目前,全流域投入资金达1600多万元。 一是实行资金整合。强化大水保观念,采取与农业、烟草、住建、国土等相关部门联合打总体战的方式,积极整合项目区内小农水、烟叶生产扶持等项目资金130万元。 二是引导群众投资。广泛宣传发动,引导流域内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治理,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流域内群众自筹资金174.9万元,促进了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三是吸引社会资金。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吸引社会资金进行治理。身为流域社区总支书记和民营企业九鼎路桥公司经理的潘为亭,利用公司的资金和设备优势,投入1300多万元对该流域进行治理;大双墩村将700多亩荒山,通过租赁的形式,融资80万元投入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了治理规模,提高了工程建设标准。 三、重整治、强监管,确保工程效益持久的生命力 一是抓综合整治。按照先上游后下游、先治坡后治沟的治理顺序推进,以生态清洁治理为主攻方向,实行山、水、林、田、路、村、景综合治理。针对流域上游村庄荒山面积较大的实际,优先治理流域上游的芦家河和大双墩村,在污染整治、绿化美化、坡改梯田、蓄水节水及水利景观等方面,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平方公里,完成坡改梯217公顷,水土保持林150公顷,经济林67公顷,育草种草118公顷,封禁治理98 公顷,建成塘坝、谷坊、水池等水利工程39处,埋设地下管道9公里,新修整修道路28公里,建桥涵22座,建街头公园、文化广场、垃圾处理场各1处。 二是抓质量监管。工程实施以来,省厅领导和专家多次亲临现场督察和指导,我们按照省厅领导的要求,以建设精品工程为目标,狠抓质量监管,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施工合同制。针对项目建设点多、面广、量大的实际,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积极推行县、乡、村三级质量监控体系,县水保办技术人员对重点工程靠上指导,乡镇有关站所技术人员对重点部位、重要阶段全面盯守,选聘流域内有代表性的老党员、老干部担任质量监督员,有效地解决了分散施工监控难的问题,确保了工程质量。 三是抓环境治理。流域内撤掉垃圾箱65处,设立了一处3600平方米的垃圾场,实行定时专人收集,集中处理。流域内各村以户为单位划分卫生区,每天由专人检查,对环境“脏、乱、差”的给予经济处罚。会同环保、农业等部门开展环境整治执法专项行动,先后关停流域上游污染小企业3家,拆除养殖场4处,消除了污染源。芦家河村借鉴城市做法,建立了雨水、污水收集排放分离系统,生活污水经地下管网系统集中排放到村过滤沉淀处理池,雨水经过地下管道集中排放到蓄水工程。 四是抓污染监控。为巩固治理成果,实行禁牧禁垦,设立了警示牌和禁垦桩,规定了毁坏树木的处罚标准。选派4名老党员、聘用8名有责任心村民分别负责水源工程和生物工程的管护,明确管护范围和职责,减少了林草面积的人为破坏,确保了水源质量。流域内的芦家河村同时加强了面源污染管理,依托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规划、种植、管理“三统一”,坚持使用降解地膜、有机肥料,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种植面源污染管理难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面源污染。 四、抓统筹、促效益,扣准小流域建设与和谐发展的结合点 我们始终坚持以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为契机,注重做好与新农村建设、水系生态建设、群众增收致富的结合文章,最大限度地放大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将小流域治理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为群众打造了生态优美、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流域内的村庄均实现了通自来水、柏油路、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村民搬进了风格统一、标准一致的住房。芦家河村还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成了莲生湖公园、九鼎文化广场、文化大院,以及集购物、医疗、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先后荣获“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 二是与水系生态建设相结合。通过疏、挖、截、引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扩大水量。流域内涵养水源功能大幅度提升,形成水面40公顷,新增蓄水能力135万立方,调蓄水量达375万立方,在去冬今春长达150天无有效降雨的情况下,流域上游仍有径流,流域内蓄水工程尚能满载运行,为区域内生产生活及生态用水提供了可靠保障。林木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5.16%提高到28.61%,土地利用率提高13%,林草面积达宜林宜草面积的90%以上,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是与群众增收致富相结合。变生态防护型治理为生态经济型治理,立足当地的产业特色,通过实施坡改梯、田间路、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经济林建设,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产条件,逐渐培育起以防护用材林、黄烟、优质苹果为主的特色产业,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流域内新发展优质苹果、板栗1000多亩,建成苗木基地120多亩,夯实了农民增收的基础。今年流域内各村共发展黄烟2000多亩,实现产值500多万元。芦家河村成立了全省第一家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全体村民以每亩土地500元折价入股参与合作社经营,在获得相对固定的地租收入的同时,参与股权分红,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亩均土地产值比原来提高2倍以上,探索出了一条“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的新路子。该村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烟草专卖局授予“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芦家河小流域的治理模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周边的5条小流域均进行了以清洁生态型治理为主的提档升级,逐步实现了区域内点线面结合的治理格局。 各位领导、同志们,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会议召开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紧紧抓住用好各级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重大政策的机遇,以清洁生态型小流域建设为主线,积极作为、创新进取,进一步推动全县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水平。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