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发言

河北省遵化市水务局副局长郝德明作典型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1-11-2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创新治理理念,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科学发展 遵化市沙石峪小流域于2006年被水利部批准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为切实搞好试点工程建设,探索小流域综合治理新模式,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整体要求,围绕遵化市建设“新型工业强市、京东旅游名城”的目标,以“防治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科学发展”为主线,从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入手,全面实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创新治理理念 沙石峪小流域位于河北省遵化市东南二十公里处的石灰岩山区,总面积12.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3067人。早在五六十年代,沙石峪人民在“以粮为纲”的思想指引下,发扬愚公精神,创造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世界奇迹,被赞誉为“北方农业的一面旗帜”,推动了农业的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以“开山造地、整修梯田”为主要模式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改革开放以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指导下,大力推行资源经济,开山采石、建石灰窑、建化工厂等项目,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给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民对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又有了新的需求。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良好人居环境和清洁水源的迫切要求,水利部下发《关于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建设的通知》确定我市沙石峪小流域为全国第一批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并提出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上,力求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与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省水利厅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到北京的延庆上辛庄小流域等地参观学习清洁小流域的建设经验,开拓了视野,增强了信心。 为进一步调动当地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在清洁小流域的规划设计初期,我们综合考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人民群众急需改善基础设施关系,保证综合治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完整性。针对该流域山多地少、沟深坡陡、林稀石多、田地土薄、路窄沟长等自然地理特点,参加设计人员深入到项目区进行调查并邀请村民代表参与探讨治理的重点和想法,最终形成了以“防治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科学发展”为总目标的小流域治理新思路。 二、以“三道防线”为载体,改善人居环境 ㈠远山实施生态修复 在远山地区落实封禁政策,设置标志牌,配备专职护林员,禁止人为开垦、放牧等生产活动,减少人为活动和干扰,发挥灌草植被的生态修复功能,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并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使林草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有力改善了山体生态环境。涵养了水源,增强对区域小气候的调节能力,实现自然保水。 ㈡近山开展生态治理 1、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实现水利化 以梯田整修工程、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地下管道配套工程为重点,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业水利现代化水平。在河谷、山麓台地建立农田防护林网,修建拦、蓄、引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栽植经济林,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2、开发特色资源,发展农业旅游 以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为带动,将试点工程建设与艰苦奋斗的“当代愚公”精神宣教相结合,旅游观光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样板田采摘园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特色农业与旅游服务业发展相结合,修建蓄水工程与新的旅游景点开发相结合。建农家院、修水塘,建设大樱桃、葡萄、核桃等果品采摘园。在果园田坎上栽种黄瓜,既防治了水土流失,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将沙石峪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的玫瑰香葡萄加以商标注册,即“沙石峪葡萄”统一包装,组织集中销售,创造品牌效益。 3、整治环境污染,建设生态家园 一是建设村级垃圾填埋场,实施农村生活垃圾的集中治理;二是利用人畜粪便建沼气池工程,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三是实施污染企业拆迁工程,拆除一座碳酸钙厂,搬迁一座橡胶厂;四是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五是实施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实现水泥路户户通;六是实施村庄绿化、亮化工程,对主街主路进行绿化,安装太阳能路灯;七是实施休闲健身工程,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人民体质。 ㈢近水实行生态保护 以河道及两侧为重点,建设沟道拦蓄工程,通过生物和工程措施,抬高地下水位,涵养水源、净化水源,维系河道周边生态系统。 对河道垃圾进行清理,恢复自然河道原貌;进行截潜流拦挡,将地下潜流变为地表径流;采取河岸生物护坡,变以往河道疏浚、工程护坡为自然生态保护。通过对河道水系进行综合整治,改善河道内的水环境及周边生态环境,使干河沟变成清水湾,吸引承包开发者,实现了“治理促开发,开发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流域内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依托愚公故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通过招商引资,2010年沙石峪村与我市知名企业联合成立了河北沙石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以建设采摘园、葡萄酒加工、接待中心、垂钓园等设施为主进行综合开发,现已流转土地400亩,栽植葡萄17万株。 三、加强工作创新,实现科学发展 经过四年的治理,实现了四个创新,即思路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在思路创新上实现了“五个转变”,即由个人一家一户治理向鼓励“四荒”大户参与治理转变;综合治理突出蓄水保土效益向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转变;由人工治理为主向预防保护和生态修复为主转变;由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向山水林田路村共治转变;由水土保持部门独家治理向全社会参与共同治理转变。在模式创新上形成了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新模式。在机制创新上,形成了“政府导演、水保搭台、部门联合、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各投其资、各记其功”和“谁承包、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机制。在技术创新上,创立了雨水集蓄利用等适用技术,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树立了典型和样板。 在创建科学发展试验示范工作中,结合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探索完成了东陵乡新立村—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模式,被唐山市委市政府定为推广模式,沙石峪村被唐山市委市政府定为“生态旅游家园建设模式试验示范点”,作为经济不发达条件下科学发展的典型案例入选《2010年中国科学发展报告》。 四、积极探索管护机制,促进工程持续运行 首先,对建成的水土保持工程,与村签定产权移交协议,由村明确专兼职人员进行管护;其次是引进大户承包,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开发水土保持工程,在承包的荒山内建养殖场,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栽植名优干鲜果品,签约购销合同,定期收购果品,形成了产、供、销为一体的经营模式;第三继续加大水土保持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水土保持的预防、监督、保护与治理工作。积极推广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通过多种方式的实施,有效保证了工程效益的正常持续发挥。 “十二五”期间,遵化市的水土保持工作将以中央1号文件和新《水土保持法》实施为契机,进一步明确思路,开拓创新,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在着力抓好国家、省重点小流域项目建设的同时,继续加大水土保持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水土保持的预防、监督、保护与治理工作。积极推广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为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