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宁都县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2-08-2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2018年江西省宁都县被列为全国18个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县之一。宁都县根据《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等成果,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加强组织协调,明确目标任务,积极主动作为,有效推进水土保持以奖代补试点工作。
一、建设情况
2018—2020年,分别在勾刀咀(同钩刀咀)、小洋、南岭、竹坑、上旻、蔡江、大布、芙蓉等八条小流域(片区)实施试点项目,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7.66km2,其中改造和开发经济林7.9km2,营造水保林29.7km2,封禁治理80.05km2,开挖水平竹节沟1512km,实施河岸生态修复1367m,建设塘坝1座、蓄水池60口、沉沙池177个,挖排水沟13.69km,修建挡土墙6处、生产道路3km、工作便道3.68km,形成了可复制、易推广的成功经验,创新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资金投入、管护机制等,示范效果明显,对助推赣州市全国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建设与江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以奖代补试点工作。成立了以奖代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国土、农业、水利、财政、审计、林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各乡镇长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水保局,专门负责项目谋划、技术指导、宣传、协调和建设推进工作。县政府出台了《宁都县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方案(试行)》,把试点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考核,为试点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有效促进了乡村两级落实试点工作责任。
二是明确目标任务,全面落实以奖代补政策。通过集中学习、政策解读,修建大型宣传牌,书写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发放《宁都县水土保持以奖代补政策解读手册》等方式,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泛的政策宣传活动,提高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政策知晓度,营造了浓厚的项目建设氛围,保证了各年度项目的落地实施。
三是规范奖补程序,严格项目监督管理。统一项目文体、表格和工作流程图,严格按照“一书两单三图四表”和“两承诺三公开”的监督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县、乡、村和社会的监督管理责任。“一书”是指项目建设主体与县水保局签订的以奖代补协议书;“两单”是指项目建设主体所承建项目应当完成的建设任务清单和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能出现不科学施工引发人为水土流失或其它生态破坏的负面责任清单;“三图”是指项目实施前的原貌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图片和项目实施后取得成效的图片;“四表”是指项目申请审批表、项目验收申请表、项目验收结算表和奖补资金申领审批表。“两承诺”是指项目建设主体签订工程建设质量和廉政从业方面的承诺函和县属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签订项目廉政管理承诺书;“三公开”是指项目实施前向社会公告以奖代补项目,公示审批核定的项目建设主体以及项目建设主体享受的奖补资金。
四是加强项目整合,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试点工作中,把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创建、精准扶贫等项目进行整合,加强水生态系统综合整治,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助推生态环境改善和脱贫攻坚工作。仅2018年,共组织538个贫困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促其年人均增收9000元左右,获益贫困户达363户、贫困人口1135人。
五是突出治理重点,打造精品亮点。坚持与创建生态文明工程相结合,在小布镇勾刀咀小流域建设过程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护山保水-治坡理水-进村洁水-绿岸亲水”治理新模式,建成水源涵养、综合治理和宜水发展等3个片区,把水保林建设、经济林改造、封禁治理、门塘生态修复与水系连通、河道生态复绿工程、坡面蓄排水工程、水保文化长廊等措施相结合,做到山水田林湖草路居综合整治,努力建设休闲旅游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坚持与打造示范样板相结合,南岭小流域总面积52.08 km2,水土流失面积达23.34km2,县水保局积极实施以奖代补项目,为减少动土,禁止机械整地,全部采取人工水平沟整地,建设了生态开发油茶的示范样板。坚持与建设高标准生态果园相结合,在县政府主导下,将小洋小流域已经开发的233.33hm2脐橙产业基地,纳入以奖代补范围,建设高标准生态脐橙园,保证了扶贫产业基地健康持续发展。
六是依靠科技支撑,提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平。利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成果,以小洋基地作为核心示范研究区,重点应用高效开发型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特色林果产业开发水土流失治理技术、以生态—生产功能协同提升为核心的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等新成果,取得显著成效。小布镇勾刀咀生态清洁小流域邀请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开展高质量工程设计,采取技术承包与驻点服务新模式,显著提高了项目建设的技术含量,构建了“水源保护合理利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道环境整治修复,村庄人居环境提升,水土保持科普宣传”五位一体的水土保持田园综合体,走出了一条自然和谐的生态发展之路。
七是发展绿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3年来,共发展脐橙530hm2、油茶225hm2和茶叶34hm2等产业基地,年新增产值达1亿元以上,惠及贫困村13个,帮助3077人脱贫。2018年,固村、固厚两个乡镇把366.67hm2脐橙产业基地纳入以奖代补范围,采取高标准水平梯田整地,并配套建设生产道路、排水沟、蓄水池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实现“水少能蓄,水多能排,土不下山,水不乱流”,有力保障了绿色产业开发。固厚乡的小洋基地已成为全县乃至全市脐橙开发生态建园的示范样板,省、市主要领导多次到基地调研,充分肯定了水土保持促进扶贫产业发展的做法和成效。
三、主要成效
一是增强了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的主动性。2018—2020年,完成项目总投资5855.4万元,其中中央水利发展资金30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900万元,民间资金1955.4万元,民间资金占总投资的33.4%,共吸引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理事会、专业大户和农户等106个建设主体参与项目建设。
二是提高了中央资金使用效率。3年来,以奖代补项目共投入中央水利发展资金3000万元,完成治理面积117.66km2,1万元可有效治理3.92hm2水土流失面积,与传统投资模式投入1万元治理2.86hm2水土流失面积相比,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了37.0%,单位投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是以往的1.37倍,有效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速度。
三是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以奖代补项目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项目预算财审、项目公告、项目实施主体公示)时间可在一个月左右完成,传统建设管理模式水保项目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项目预算财审、项目招投标、中标单位公示)时间一般2个月以上,因此,以奖代补项目的前期工作时间可缩短1个月以上。
四是解决了建后管护难题。传统的水保项目由中标公司组织施工,而以奖代补项目以受益业主为建设主体,自己建设,自己受益,不存在产权和管护责任转移交接问题,在项目建成后会用心管护。据调查,全县2018和2019年度实施完工的以奖代补项目林草措施保存率达99%,工程措施完好率达95%。
五是调动了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与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的水保项目相比,当地群众参与以奖代补项目的意愿更强烈,因为自己作为建设主体,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又不用担心老板拖欠工资。如2020年度蔡江片区的群众得知以奖代补政策后,蔡江村21户和湖坊村44户农户联名要求在他们村实施以奖代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