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武乡县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2-08-2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2018-2020年,山西省武乡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水土流失治理”政策核心,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实施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项目,奋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试点项目以浊漳河北源流域为治理区,以八路军烈士陵园为中心,浊漳北源沿河两岸为两翼,涉及丰州、故县、上司、大有、贾豁、监漳6个乡镇30个行政村,综合治理面积3021.58hm2。
一、实施举措
(一)坚持“以奖代补”政策引领,突出“水土流失治理”核心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为全面改善武乡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武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以奖代补政策精神,武乡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方略,紧紧围绕“水土流失治理”这个核心,在治理战略上,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将预防保护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处理生态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统一;在技术领域上,坚持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优化配置工程、生物和农业技术措施,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在实施保障上,坚持依法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防治投入上,坚持发展以奖代补政策的灵活性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在防治布局上,以大区域为前提,以国家水土保持工程为依托,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有效结合,集中连片,规划推进。
(二)集中建设三大功能园区,实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1.规划以八路军烈士陵园为中心,实施美化绿化工程,建设浊漳北源两岸的防护林体系,打造生态功能区域。根据沿河两岸自然气候与地理条件及水土流失的实际客观因素,结合八路军烈士陵园的地理占位作用,规划实施完成了该功能区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24hm2,投资993.71万元。
2.规划以太行龙湖为中心,实施“涵养水源”工程,建设防护林带,打造生态旅游功能区域。太行龙湖位于武乡县城东区,太长高速的中心点,有山、有水、有景点。根据太行龙湖周围的山川、沟壑、水流等条件及自然气候、地质状况,规划实施了该功能区水土治理面积为1575.31hm2,投资91万元。
3.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现农业生产效益高,山河秀丽生态美,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目标。把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与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把以奖代补政策与扶贫攻坚任务结合起来,把调整农业结构与造林绿化美化结合起来,因村制宜,因地制宜,按照“一乡一策”“一村一品”原则,以五村治理为主,实施提灌工程,栽植水保林,规划实施了该功能区治理面积1222.27hm2,投资954.50万元。
二、基本经验
(一)政府推动,掀起水土流失治理全民建设热潮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工程建设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水利局,明确了责任,细化了分工。加大宣传力度,在《武乡小报》、政府网站、武乡广播电视台反复播放《水土治理倡议书》《建设主体申报公告》等政策文件,在县城和各乡镇主要出入口设立永久性宣传牌,营造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号召社会各界发扬老八路光荣传统和太行精神,积极参与,打一场水土流失治理的人民战争,形成“有钱出钱,有力投劳,有物捐物”的浩大声势。
(二)政策调动,撬动和凝聚社会资本源源不断投入
根据国家以奖代补政策精神,制定出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管理细则》。为充分发挥以奖代补政策的“药引子”撬动作用,县财政拿出200万元用于水土保持工程奖补启动,占总投资的11.5%,撬动和引导集聚社会资本1001.61万元,占总投资的45.5%。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不实行项目招投标等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节省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建设热情,先后有5家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2家种植专业合作社、6家发展有限公司,自愿投资参与到水土流失治理中,真正形成以财政资金撬动为龙头,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建设为主体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高潮,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速度,提高了质量标准,巩固了治理成果。
(三)典型带动,激起自我奉献、全民参与的群众运动高潮
为鼓励和引导企业自愿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武乡县东庄、潞安温庄、马堡三大煤业集团,积极响应县水土流失治理倡议行动,踊跃与县以奖代补试点项目领导组签订协议书,主动报名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自愿捐助资金180万元,其中东庄70万元,潞安温庄60万元,马堡50万元。创新了以奖代补激励机制,突破了以往靠政令办事的模式,探索出一条全民捐资、全民参与治理水土流失的新路子。
三、建设成果
(一)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增加,蓄水保土效益显著增强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76.76km2,水土流失面积63.71km2,实施试点后,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74.5%,林草植被的种类和面积逐渐增多。浊漳河北源流域通过封禁治理,植物种类、数量与质量发生较大变化,乔木种类由2种增加到5种,灌木种类由2种增加到4种,初步形成一个稳定的植物群落。林草植被覆盖面积由10%提高到21%,土壤侵蚀模数由每年每平方公里4500t下降为2000t,年输沙量由 1500万m3下降到290万m3,产生径流量逐渐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少,蓄水保土效益显著增强。
(二)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感显著增强
将封育与开发相结合,采取了“山上陡坡乔灌草,山下沟边修农田,地边堰旁三花三条,山沟坝、库节节拦蓄”的土地利用模式,水土流失治理速度快、投入少、收效大。浊漳流域的五村,全村79户226人,人均耕地2.6亩,亩产约380kg,人均收入1200元,主要来源于牧业养殖,全村养猪几十头,养羊上百只。为了维持基本口粮,群众不得不开垦荒坡,形成越垦越荒,越牧越荒,越荒越垦越牧的恶性循环,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实施试点项目后,山、水、林、田、路全方位综合治理,使该村人均耕地达到3亩,粮食产量提高了20%,果品产量增长了30倍,年出栏猪3000头,饲养羊1多万只,人均收入达到4800元。
(三)管理制度有效形成,水土保持管护框架全方位建立
为加大管护力度,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管护网络,先后制定出台《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禁止牛、羊等大牲畜放牧公告》《关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管护实施办法》《关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封育管护条例》等制度,制定了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多角度、多维度强化了水土保持工程生态保护措施,形成了各级有人抓、各区有人管护的长效机制。县水利局加大对项目的技术指导,培训管护人员,积极落实管护经费,为管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真正实现全面描绘水保壮美画卷,奋力打造绿色生态武乡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