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简报

科学考察简报第十四期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6-03-1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
中期成果汇报会在京召开
 
    2006年2月25-27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中期成果汇报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院士主持,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孙鸿烈院士以及刘东生、关君蔚、山仑、卢耀如、刘昌明、陈志恺、张新时、郑度、赵其国、袁道先、徐乾清、冯宗炜、王浩等院士参加会议。水利部鄂竟平副部长、刘宁总工,中国科学院资环局冯仁国副局长,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高中琪副局长等出席了会议。科考领导小组部分成员,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各专题考察组组长参加了会议。
    会上,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刘震司长介绍了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进展情况与阶段成果。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西北黄土区、西南石漠化区、北方农牧交错区、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南方红壤区、开发建设活动考察组等8个专题考察组以及水土流失状况与基础数据集成专题组、水土流失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影响评价组、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政策与重大工程建设专题研究组等3个专题研究组分别汇报了各组工作进展情况和中期成果。院士专家围绕各组工作进展情况和中期成果进行了热烈讨论,钱正英院士、孙鸿烈院士、沈国舫院士作了重要讲话,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鄂竟平副部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并高度评价科考工作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他要求各个考察组一定要按计划安排好各项工作进度,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特别要注意质量问题。对下一阶段工作他提出四点意见:一是要充分采纳这次会议上专家委员会各位成员提出的意见;二是尽快完善、调整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希望各组在全面、系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突出区域、地域特色,明确重点,更加重视宏观的成果和问题。对重点问题进行更加深刻的分析,数据的支撑要更加有力。建议各片能够选择一些典型地区进行较细致的剖析,争取在六月底前拿出高水平的成果;三是希望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加强对各组活动和成果汇总的指导和把关;四是各个流域机构、各省(区、市)业务部门要继续做好配合和协调工作,组织好不同层次的研讨会,博采众长,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学科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考虑和吸收相关领域多年的研究成果、业务部门的经验教训、地方干部群众的要求以及他们的意见,取得科学、客观、全面、高质量的科考成果。
 
钱正英院士在中国水土流失和生态安全
综合科学考察中期成果汇报会上的讲话
 
    这次中期成果的汇报会收获很大,使我们增加了知识。各个考察组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将来科学考察的最终成果提供了基础资料。由于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组织了很大的力量来开展这次科学考察,因此在社会上已经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人们对这次科考有很高的期望。考察的最终成果将由孙鸿烈同志主持起草,给国务院提供一份我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的综合报告。我们一定要继续做好工作,努力提出一份对国家建设有价值的报告。
好的报告要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对现状和趋势要有准确的反映。
    第二、对一些关键问题,要有比较深刻的科学分析。
    第三,在此基础上,提出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战略措施,把当前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就这次汇报会看来,建议对前面两个问题能够继续做一些工作,然后在前面两个问题做出成果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战略建议。
    现就前面两个问题提出几点初步认识,供参考。
    一、项目的范围。我国土壤侵蚀的总面积是355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面积160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95万平方公里。过去我们还分出冻蚀面积,这次没有分出,是不是包含在风蚀面积内?这次科考还是应当集中在160万平方公里的水蚀面积,加上处于半干旱区的水蚀和风蚀复合区,即农牧交错区,主要是针对这些地区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侵蚀加剧,当然对自然因素可能引起的灾害,例如泥石流、南方的崩岗等也需要考虑。不是因为风蚀问题不重要,而是因为目前提供的基础材料和考察队伍的组成只可能做到这个范围。现在整个考察队伍的组成中,中国科学院是很全面的,但是水利部主要是水蚀。这160万平方公里的水蚀面积和部分水蚀、风蚀的复合区,已经是很大的范围了。将来如果有需要做风蚀研究,可以在完成这个项目以后再组建一个班子来进行,这个班子应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农、林、水、气象部门参加。风蚀区主要是在干旱地区,而干旱区的主要问题是沙漠化的问题,与水土流失区是不一样的。建议北方农牧交错区不需要去新疆考察内陆河,因为内陆河的情况和问题跟水土流失区的问题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也不容易展开研究。
    二、对现状的评价。对现状的评价必须实事求是,既不能缩小也不能夸大,不能因为要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夸大。下一步应当分区域、分省来验证现状和变化,不急于做出总的评价。通过遥感的数据和现场考察相互验证,分区域、分省做出准确的判断。遥感数据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遥感数据还应当结合现场的考察,互相验证。例如在遥感数据中,我们发现有的地方是变好了,有的地方是变坏了,有的地方重度侵蚀增加了,有的地方轻度侵蚀增加了,这些都要回答为什么?这个地方好了要搞清楚为什么好了,坏了也要搞清楚为什么坏了。我认为需要结合现场的考察和当地同志的座谈,经过和考察组、和有关省相互验证,然后得到大家认可的数据。例如这次根据遥感数据,浙江、广东、海南水土流失都增加了,其中浙江水土流失增加使我比较诧异,因为我经过的地方一般都是变好了。我个人估计,是不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比如修公路,在修公路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水土流失,究竟是在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暂时现象,还是确实是一些地方变坏了。如果在浙江、广东这样经济发达的省份水土流失情况变坏了,那是值得我们非常注意的。情况究竟如何,我感觉需要做进一步的验证。其他的地方也都需要考察组分区域的通过实地考察来验证,并且还要对各省分别的加以验证。
    三、进一步加工修改专题报告。这些专题报告做了大量的工作,有非常宝贵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专题的一些内容也很复杂,应在现在中期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补充。
    1、关于水土保持对水资源和水环境影响的报告。就是水科院做的专题报告,我准备联合徐乾清院士、陈志恺院士、王浩院士和其他有关的同志,进行深入的座谈,争取协助他们做出一份比较深入的报告。
    2、关于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的报告。我建议请沈国舫院士联合几位林业方面的专家,帮助把北京林业大学的这份报告进一步做好。
    3、关于开发建设活动影响的报告。这个专题很重要,因为在我国目前这个时期,开发建设是一个很大的人类活动,对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有很大的影响。这份报告需要进一步的修改,要分清永久性的影响,还是过程中间的影响,分析不同类别开发建设活动的不同特点,例如,城市建设、高速公路建设、煤矿及矿区建设等,各有不同特点,应该集中研究一些影响最严重、最需要加以治理的行业。在这份专题报告中有的情况尚未搞清楚,例如长江、嘉陵江的滑坡;三峡工地的弃渣等。
    4、关于体制政策的报告。部门色彩太强烈,以至于影响它的公信度,应研究如何解决。
    5、关于危害和效益的评价。我感觉危害和效益评价都很需要,但是应防止评价过高。
    6、关于水土流失、生态安全治理的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要和成本联系。经济发展和水土流失有一个辩证的关系。在人类发展最初阶段,人口非常稀少,对自然的影响能力非常弱,对于水土没有什么影响,但是人类开始发展以后,在粗放式发展阶段,不可避免的要破坏水土,所以在经济发展中间往往贫穷和水土流失是恶性循环。反过来,水土流失治理也需要跟经济发展相互匹配,使经济发展和水土流失治理形成良性的循环。现在对水土流失治理可能采取的措施,在60年以前没有条件,而现在经济发展已经有一定的实力。我们治理的步骤和速度要跟经济发展成为良性的循环,治理有助于经济发展,而经济进一步发展又有助于治理,脱离了经济发展光讲治理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治理是要成本的,所以治理目标需要跟成本联系起来,需要考虑到水土流失跟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如果只是讲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加大多少投入?如果一平方公里都要70万,设想100万平方公里就需要7000亿,短期内恐怕不可能。我们最后一定要提出适当的目标、适当的步骤,如果提的非常不具体解决不了问题,如果提的过高也不现实。因此根据经济发展跟水土流失的辩证关系,一定需要对各类地区、各种问题分别轻重缓急。例如,以紧迫程度,首先应是岩溶地区,因为一年不治理有些地方就石漠化了,就没有土了,如何抢救现在残存在岩石缝中的这部分土是非常紧迫的问题;第二是黑土;第三是黄土高原。总的来讲,目标、步骤都要和经济发展、成本联系起来。
    四、进一步加工修改地区报告。地区报告的内容一般都很丰富,经过了实地考察,而且很多同志常年在这个地区做工作。现在我们要提出的地区报告,希望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更深刻的进行一些科学分析,对每个地区抓住它的特点来提出今后的方向和措施。例如:
    1、对岩溶地区。岩溶地区的特点主要是无土可用,需要按照残留的土地面积来分析问题,当前应该尽快的保护残存的土地,并尽量求得单位面积土地的最高经济效益。我在贵州看到一些治理的比较有成效的石漠化地区,主要种经济价值很高的作物,比如花椒,而不是种植粮食等经济价值低的作物。
   2、对黑土带。黑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耕作方式,顺坡耕作、顺坡起垄的方式,但是经过专家们的分析,顺坡起垄的起源有自然的因素,有历史发展的因素,也有当前土地制度的因素,今后这个问题究竟怎么解决?当时我们在东北讨论这个问题,就留下来作为一个难题,这是黑土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一种是完全要求他改变,一种是部分改变,一种是基本上不改变。总而言之,黑土保护问题最核心的问题是耕作方式。希望能够对这个问题做历史、科学的分析,最后提出指导性意见。
    3、对半干旱区的农牧交错区。中国工程院在研究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时候都涉及到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农牧交错区的沙化问题,主要是农牧业的结构问题,这是最核心的。从历史的发展来讲,这些地区的地质演变原来就是沙漠,近一万年发育了草本植物,发育了表层土壤。近百年以来,由于滥垦破坏了草原的植被。今后的改革方向,今后保护的最基本措施就是要改变农业结构,从以农为主的农业结构改变为以牧为主的农业结构。
    4、对长江上游等很多地区。同意地区报告的分析,在这些地区大量的问题是坡耕地,现在土壤流失主要是在坡耕地。坡耕地改造成梯田,这对于我们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增强国家的粮食安全,以及对退耕还林还草以后农民的后续生产条件都是很必要的。
    总之,在准确判断现状、趋势、影响,并且分析有关问题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战略措施。因此建议会后首先把中期成果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完善,然后在下一次的会议上作进一步的研究。
    最后还有一点,我感觉这次科考队伍有很大的优势,主要是多学科,并且老中青结合,特别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和一些高等院校投入了大批的人才,这些人才包括老中青专家,不仅有奋斗几十年的专家,而且还有大量的中青年专家作为后续的骨干。这次的缺点是缺少农林部门的代表。希望在今后工作中,尽量发挥优势,并设法弥补不足,应充分注意农林部门的观点,用各种方式征求他们的意见。

孙鸿烈院士在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
综合科学考察中期成果汇报会上的讲话
 
    刚才钱副主席和鄂副部长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做了一个非常全面的总结,而且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下面我谈几点想法。
    我认为本次科学考察前一阶段所取得的成果为我们完成下一步工作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大家收集了很多详细的资料,并针对一些问题做了初步的分析,提出了很多重要的观点。我们这次科学考察的预期成果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由17份报告构成的17本专著,每一本专著都有大量的分析、大量的资料、大量的观点,为今后水土保持工作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性的研究工作,这17本专著将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另一部分,我们要在这次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总报告,总报告主要是为了向中央汇报,最终目的是希望中央能够对我们水土保持工作给予高度重视,能够给予多方面的支持。
    1、这次科学考察中期成果汇报会我们围绕两个重要的目的,第一个是下一步怎么进一步的调研,第二步是怎么在大家的工作基础上形成一个总的报告,特别是向中央汇报的报告,如何把这么丰富的资料凝练成一个很简短精炼的报告,这是下阶段很重要的工作。希望大家继续关注,不断完善,大家在考虑本组报告的同时还要关注总报告,也要考虑为最后的总报告做出更多的贡献,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思路更加开阔一些、视野宽一些、高度更高一些。
    2、项目的范围问题。钱副主席提的很对,我们这次科学考察主要是谈水蚀的问题。农牧交错区的范围要缩小,本次农牧交错区在传统自然区划半干旱地区基础上,又延伸到干旱区,延伸到海河、松花江,太大了,是不是范围重点放在真正的农牧交错区,范围集中一点。石漠化地区,实际上大部分是地质时期形成的,我们重点是谈人类活动所导致的进一步扩大的石漠化地区,研究怎么样遏制这个地区继续恶化的对策。
    将来的工作,不管是总报告还是分报告,要回答几个问题。一是现状趋势的问题,二是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危害,三是对策,基本是这几方面的问题。
   3、 对现状趋势的问题。当然这些年的水土保持工作确实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水土流失问题还是非常严峻的,搞好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任重道远。比如现在遥感数据得出的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18.8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当然远远不是解放以来水土保持工作已经取得成效的面积,绝对比这个大,因为侵蚀还在不断加剧,水土流失增加的面积把已经治理好的面积又抵消了,总的来说,毕竟还是减少了,成效还是有的。关键的数字是现在水土流失的数字是多少,历年来治理了多少。
    4、遥感资料和现场核实的问题。下一步还是要重视这个事情。遥感资料确实很重要,这么大范围的调查只能靠遥感,不能全部实地调查。但是遥感确实有它的局限性,有些地方从遥感影像上看是林地,但是有的地方林下侵蚀还是存在的。农牧交错带的草地也是这样的,从遥感影像上看不到小的侵蚀沟。我们不是否定遥感工作,遥感工作只能做到这样,做到现在这样已经很不简单了,但是遥感不能分辨的那么细,对一些特殊区域还是要进行实地调查,进一步核实,这样对数据的准确性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遥感还有一个局限,遥感影像毕竟只是某个时段拍下来的,但是地面的状况毕竟是长期形成的,因此,下一阶段还是要加强地面的核查。
    5、在新时期建设形势下,水土流失危险性预测问题。现在各个区的报告只是说当前的状况,我觉得还是要让中央了解水土流失还在不断发展,不是到2010年治理就结束了。现在国家这么多开发建设项目,一定要破土建设的,但是破土以后有些还要恢复,必须有这么一段过程。确实很多交通建设、工矿建设以后带来大量的生态破坏,今后我们会面临更大的问题。非农经营所带来的破坏将来非常值得我们关注。新农村建设是今后非常重要的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举措,要拆除旧房子,盖新房子,要重新建设,如何能够做到建设完以后破土的地方能够恢复,这些问题我们都要做分析,让国家领导人关注到。今后随着建设形势的发展,潜在的危险还是很大的,从这些方面把现状说的更深入一些,更切中要害一些。
    6、目标问题。我们的目标一个是要遏制住水土流失继续发展的趋势,这个工作是今后非常重要的方面。假如我们把遏制住新增加水土流失趋势作为一个阶段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是有可能的。今后非农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非常大,假如能把这些控制好,我觉得是可以遏制住的。是不是在报告里能够提出这样一些目标、这样一些设想。另一个目标是“还旧账”问题,已经破坏了的只能是治理。能不能在报告里把这两个目标有所体现,而且要说出大体的时段,比如经过多少年的努力把旧账还上。怎么样把水土流失的严峻性和问题说得更加深刻一些,这是下一步修改成果要进一步考虑的。中国的坡耕地还有3亿多亩,在山区占的比例很大,25度以下坡耕地的水土流失不如25度以上坡耕地那么严重,也还是很大的,今后水土保持工作还要考虑这部分,这也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7、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危害评估问题。本次汇报中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评估结果到底对不对,怎样评估?怎么把损失估算得更准确,这个工作是值得研究的。但是这次报告要想货币化的把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出来,我觉得在短时间内要解决这个问题是很难的,但今后是可以实现的。用这些年来由水土流失导致的耕地面积损失多少比用货币化估算可能更容易打动人心。比如水土流失使水库塘坝库容减少了多少,可以从这些方面说明一下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水土流失和贫困是密切联系的,贫困地区和水土流失地区是有联系的,也可以用这些数据来表现水土流失的危害。
    8、关于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政策方面。我想方针政策体制方面还可以再突出一下,从全局的角度考虑,不仅仅限于水利部的角度,要在重点的问题上,特别是中央关注的问题上,是不是多用一些笔墨说透一点,把需要提到国家层次上、需要中央拍板的问题提出来。
沈国舫院士在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
综合科学考察中期成果汇报会上的讲话
    这两天听了这几个报告,我自己很受鼓舞,也很受教育,学习到很多东西。我觉得这次科学考察规模宏大,各方面的人都发动起来了,各个地区都进行了,点面结合、区域和专题结合、软硬结合,比较综合。下面我针对这次中期汇报的成果谈谈一些看法:
    1、中国水土保持非常重要,关键要实事求是,群策群力。从当前国家的形势来看,我认为本次科考的重点还是要放在水蚀方面,面不要太大。我们通过这次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就要把各个不同类型区丰富的治理经验好好地总结,研究这些经验的实质,如果说这些经验在点上开花而没有在面上开花,要研究没有在面上开花的原因,要紧密联系当前我们国家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找准问题,我相信通过这次综合科学考察,我们会提出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因此我对前景是乐观的。
    2、水土保持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水保的成绩、经验、问题都是综合性的。如果要区分哪些是水保的成绩,哪些是林业的,哪些是农业的,非常难。尤其从区域看,我不赞成明确区分。可以从综合的角度看,特别是要强调农、林、牧如何综合搞项目的经验。水土保持工作者应该主动的要求和别的部门合作,抱着虔诚的合作态度,我想还是可以搞好的。当然从措施来说,是否将来要设立一个高出于部门的协调机构——水土保持委员会,可以提出来,但有一定难度。我赞成退一步的方案,我认为关键的是县一级的领导,实际上钱投下去,县一级领导如果确实认识到这个问题,能够各方面调动协调起来,是能够做好的。另外,我还是要强调综合性,水保部门有些成绩是有好几个部门投资形成的,当然可以把问题说清楚,造成这样一个成绩水保部门投了多少钱、林业部门投了多少钱、农业部门投了多少钱。
    3、林下水土流失问题。别以为有了林就没有水土流失,因为有生态效益比较好的林业,也有生态效益不太好的林业,这决定于它的密度、结构.树种等一系列问题,从水土流失的角度讲,发展经济林是把水土保持和经济效益很好结合的结合点,但如果搞不好并不能解决水土保持的问题。采取林业措施必须要与水土保持的要求相结合,90年代提出的搞山区综合开发,发展经济林是山区开发的热点,但并不是发展经济林就把生态问题解决好了,还有一个必须要结合的问题,因此林业措施必须要结合水保要求来搞。有一个区域的报告提出来现在要搞生物能源,如果不结合好水土保持,不结合好其它措施,并不一定对解决水土流失有多大的好处,这跟经济林的问题一样。我们搞水土保持,就要理直气壮的要求其它的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等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满足水保的要求这个项目才能搞下去,如果不符合就不行,水土保持部门要有这个权威性。
    4、关于水土保持效益的估算和影响的估算。水土保持效益以货币形式估算是需要的,但必须实事求是。尤其是生态效益的货币估化算,现在争论也很多。因此,这部分一定要搞得扎扎实实,实事求是,要不然起不到效果,要慎重一点。
    5、关于水土保持与水资源的关系问题。永定河上游的水土保持,北京市要求上游地区多流水流好水,因此就不支持张家口再上一些用水比较多的行业,这个问题要说明白。上游地区应该注意节水,北京市已经不允许种水稻了,农业上千方百计节约水资源,推广节水型的设备,上游如果还要种水稻,这确实也是有问题的。当然这个问题从两方面说,从北京市来说,下游受惠于上游,有义务给上游以生态补偿,从上游来说也要实事求是估算。
    总之,今天大家互相都听了各自的报告,可以取长补短,把本区域的报告搞好。细抠每一个报告都有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要靠这样的会一条一条的提出也是不大可能的,有些问题要在交流的基础上自觉的吸收人家的长处,把下一步的工作做好,哪些地方不足的要尽力弥补,我们还有一些时间,我相信是可以搞好的。我对将来出一份比较好的综合报告寄予很高的期望。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