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青藏线上的绿色颂歌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4-06-3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04-6-29
 
  (中国水利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全长1142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铁路沿线生态系统类型多种多样,生物群落丰富多彩,有特有的、极具保护价值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资源,是我国和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也是世界上仅有的独特生态环境系统,同时还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种一个重要的起源和分化中心,其原始生态环境在全球占有特殊的地位。
  青藏铁路开工两年多来,青藏铁路公司、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以建设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态环保型铁路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以及“质量”和“环保水保”双优的要求,积极探索环保与水保工作管理模式,强化管理工作力度,开展水保专项研究,采用新技术及新工艺,主动接受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全面落实项目建设中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使青藏铁路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搞好前期研究,落实水保设计。开工之前,铁道部会同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召开青藏铁路建设环保与水保工作座谈会,开展现场调研和技术论证,组织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高质量地完成了青藏铁路水土保持方案,并经水利部批复后实施。在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加强现场调研,细化设计方案,严格贯彻水土保持方案及批复意见。在主体工程以及砂石料场等临时工程设计中,不断优化和完善水保方案;特别在唐南段工程设计中,为保护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保持水土,专门编制了错那湖段专项环保与水保篇章。水保方案的设计为施工中全面落实水保措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明确工作目标,确定强制措施。开工以来,铁道部先后多次组织对青藏铁路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的管理及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分阶段对青藏铁路建设中的环保与水保工作提出更为明确的要求。在水土保持方面,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每年根据工程的进展情况,及时研究制定当年的环保与水保工作目标。严格控制临时工程的设置数量和破土面积、将临时用地控制在批准范围内、及时落实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等,是铁路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从始至终的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在《水土保持方案》《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制定了环保与水保工作强制性措施。施工准备阶段措施内容重点是保证临时工程规划设置合理;施工期措施内容重点是保证施工行为、施工工艺对环境影响最低;竣工阶段措施内容重点是保证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有效,不留后患。
  构筑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制定了《青藏铁路建设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构筑了工程建设中由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统一领导、施工单位具体落实并承担责任、工程监理单位负责施工过程环保与水保工作的日常监理、环保监理单位对环保与水保工作实施全面监控的“四位一体”环保与水保工作管理体系。全线33个线下施工标段均建立了以局指挥部领导挂帅,环保部门主管、项目施工队专职环保人员具体负责的两级环保与水保管理体系,做到了人员配备、组织机构、管理措施三到位。
  推行水土保持工作记录制度,实行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制度,将环保与水保措施纳入施工组织设计中,严格审查单位工程施工组织中的水保措施方案,否则不准开工。对需要变更的取弃土场、砂石料场以及施工便道、施工场地、营地等临时设施的选址坚持由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牵头设计、监理(环保监理和工程监理)和施工单位共同参与的现场核对、优化、审批,然后报地方环保、水利、林业、国土资源部门核备的工作程序。
  实施环保(含水保)监理制度,积极探索和实践环保监理工作方法,保证了施工中每个阶段或每个环节的环保与水保工作都得到有效控制,形成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环保与水保监理管理体系和工作制度。
  将环保与水保工作纳入“创优质样板工程奖”“建功立业劳动竞赛奖”评定范围,对优质样板工程实行环保与水保一票否决,同时与期中验工计价挂钩。通过工程支付和质量评定奖惩来控制环保水保制度履约的工作方式,为落实各项环保措施提供了制度保证。
  强化过程控制,推行专项试点。将各项水保措施的落实融入施工组织管理全过程中。施工准备阶段,严格审查水保措施,控制临时工程的设置。施工阶段,工程监理单位既要监理工程质量,又要监理施工过程中的水保工作质量,在每月工程监理月报中对各施工单位环保与水保工作效果进行评价。环保监理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对沿线各工点环保与水保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工作中存在问题下发《环境监理通知书》,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进行整改。建设单位不定期组织环保与水保工作检查和抽查,对《环境监理通知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不同时期发生的或即将可能发生的水土流失问题,研究对策并及时下发通知,督促其整改或加强防范。项目尾工阶段,及时组织对环境进行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工作,恢复合格后施工单位方可撤离施工现场。
  施工中,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组织环保监理单位先后在全线选定了包括施工营地、便道、场地、弃渣防护、草皮移植养护、湿地桥梁桩基施工、路基两侧植被保护等10多个环保与水保工作示范点,组织现场观摩,推广经验。对错那湖沿湖路段和拉萨河特大桥,还专门组织研讨,制定了详细的沿湖路段和河道专项环保与水保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对沿湖及河道施工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措施。
  措施落实到位,水保成效显著。严格控制临时工程的设置数量和占地面积,全线设置的各类施工引入便道平均约2公里一条,取弃土场平均约4公里左右一处。大量弃土都利用就近的取土坑,减少了弃土场的设置数量。临时用地普遍利用了公路道班、公路废弃场地以及植被稀少地带,体现了尽可能集中的原则,取土场便道、施工便道及营地便道尽可能相互结合,从而减少了便道数量,走向合理,并设有明显的边界标志。线下工程施工后期,大量路基防护工程预制场地以及拌和站等设置在了铁路或青藏公路的取土坑中减少了新增占地。严格划定施工范围和人员、车辆行走路线,防止碾压和破坏施工区域之外的植被,避免造成地表沙化和水土流失。对临时工程用地的控制和施工单位施工行为的规范,使工程建设对地表植被影响处于控制之中。施工中,对取土场、施工便道、施工场地、路基基底、桥梁桩位的植被和壤土进行异地移植,施工完毕后用于回铺场地地表、路基边坡以及水沟坡面。在沿线沱沱河、安多及当雄等不同环境条件下,开展了高寒草原、高寒草甸植被恢复与再造试验研究,采取选育当地高原草种播种植被和当地草甸根系繁殖方式再造植被。
  河道采砂、桩基施工均采取了疏导和防护措施,大量推广采用旋挖钻干法成孔,采用冲击钻施工时,均设置了泥浆沉淀池;沿线弃土弃渣场均严格遵循“先挡后弃”原则,及时进行边坡防护、平整、覆盖或铺设草皮等,个别取土场边坡、临时弃渣等,根据水保需要,均及时增设永久挡护工程设施或临时挡护工程设施;已完成主体的路基工程,坡面防护的工程措施及时予以落实,有条件的地方,及时采用异地移植的草皮回铺坡面;昆仑山以北风力侵蚀强烈地段,为防止水土流失,同时保证工程结构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会同设计单位在原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基础上对相应地段采取了更进一步的边坡防护和防沙固沙措施,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