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材料

中国21世纪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考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0-04-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000年4月24日
 
李 锐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流失是一种自然过程,它和地球本身同样古老,但是在人类经济活动的干预下,现代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的速度已大大超过了土壤自然形成过程,使土壤的这种可再生资源变为实际上的不可再生。据估计,如果当前的侵蚀率继续发展,在15年内世界人均粮田将减少19%人均表土将减少32%。在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地区,农业所依赖的表土覆盖层仅有30厘米左右。科学家断言,这一薄层土壤的不断减小对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危害程度不亚于石油储量的减少。大量事实说明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十分宝贵的水土资源大量流失,引发洪水泛滥、干旱缺水、粮食低产和地区贫困等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成为食物安全乃至社会进步的重要制约因素。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水土资源相对匮乏,但又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广大农民在几千年的农事活动中,积累了与水土流失作斗争的丰富经验。特别是近5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领导下,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土资源量相对匮乏,水土资源日趋紧缺,人地矛盾十分突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对水土资源需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治理进展缓慢,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从总体上看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水土保持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水土保持是保护我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伟大工程,也将是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我作为一名水土保持战线上的科技人员,对中国21世纪水土保持的机遇感到鼓舞,也对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感到忧心。水土保持工作如何适应下世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新形势,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严肃而非常紧迫的课题。我想就21世纪中国水土保持的地位、特点谈谈个人的初步思考,供领导参考。
一、21世纪水土保持工作的地位
21世纪将是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党的十五大提出两大战略,即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这是21世纪的主题。要使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必须节约资源,特别是水土资源,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即人-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的水资源和耕地,人均占有量分别不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和1/2。如果水土大量流失而得不到控制,特别是土壤一般不可再生,也不能进口,一旦流失付之东流就是无可挽回的最大损毁,更谈不上永续利用荫及子孙了。因此,水土流失不遏制,将给人类带来无穷的忧患。水土保持的基本任务是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土流失,使水土资源得以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同时减少输入江河水库湖泊的泥沙。因此,水土保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不光是下世纪的繁重任务,而是长期的,水土保持无终止,只要有人类,就应有水土保持。
在国家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水土保持被作为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工程。要求到2030年全国60%以上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得到控制。到2050年,全国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基本治理,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已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环境保护相提并论,把水土保持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21世纪的水土保持工作不仅任务繁重而艰巨,而且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将有极大提高,水土保持工作将摆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所以,水土保持战线的同志们必须看到这一前景,并为之不懈努力,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来。
二、21世纪水土保持工作的特点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及其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主的经济,而知识经济的发展在于创新,是对原有的知识、技术等的创新,以达到更高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提出的国家创新体系划分为4个子系统,即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目前,全国有14个知识创新试点,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的水土保持就是其中之一。知识经济的发展肯定有利于水土保持科学的新发展和水土保持工作的新提高。21世纪中国水土保持会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土保持内涵的扩充
水土保持与其他学科是互相渗透、互相吸收,其内涵也在不断扩充。从单纯的土壤学扩大到生物、地学,近年来又与环境科学、工程科学、信息科学交叉。更为重要的是与社会科学的联系十分密切。水土保持领域不再囿于山区、丘陵区和农业、农村,逐渐向非农领域、向平原延伸。21世纪国家要加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城市化进程。在城市、交通(包括公路、铁路、机场、码头)、矿山、水电、高尔夫球场等领域的建设和开发利用中,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是严重的,积极主动地去开创非农领域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局面。最近,台湾土木技师公会评估台湾9.21大地震灾区建筑崩塌的七大原因中有一项是土壤流失,即建筑下方的土壤流失,也会造成地坪裂缝,使地盘下陷,可见水土保持新领域会不断扩大。城市矿山、道路的水土保持,由于治理范围的限制,不一定按小流域治理的模式进行,但基本原理和基本措施有其共同之处,要疏导、分流和拉截地表径流和降雨,建立新的微水系,防止造成水土流失。对于边坡、矿渣、泥沙、弃土和土、石场的治理,都要充分考虑到雨水的出路及阻止风蚀的问题。在治理措施上,不仅要有坚固的水土保持工程,而且要采用高新技术快速覆盖植物,工程与植物要巧妙配置,并且具有美感,使开发建设带来的负面效应——水土地流失的面貌得到治理改观和美化,有的可以变为人们娱乐场所,供人们观光休闲。
2、水土保持的综合性日益突出
人们逐渐认识到任何单一措施解决不了水土流失问题,解决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过去有不少争论,如生物措施为主与工程措施为主之争;治坡为主与治沟为主之争,等等。而实践证明,以何种措施为主不是接主观意志能实现的,还是要依客观条件而定,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是个好办法。水土流失治理一定要在“综合”二字上狠下功夫。关键是要探索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不同小流域各项治理措施的优化配比,真正做到不同侵独地貌对位配置不同的治理措施,形成符合水土流失规律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凭主观去配置工程措施,或植物措施,使其达到最大限度的土不位移。
3、水土保持高新技术的应用
在防、治、管方面,都在引用高新技术,如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等等。预防、监督执法要采用一些量化的新技术;监测预报要普遍采用遥感技术进行水土流失消长动态普查和定位定时观测;治理要采用一些新设备新材料和引进一些适生的高效的植物新品种(包括经济果木树、饲草)及快速覆盖技术;规划要普遍应用水保软件,加快规划速度,提高规划精度;管理要建立不同的数据库,要采用新技术进行统计,水保系统要建立网络,提高工作效率。
4、水土保持产业的发展
这是随着治理规模和治理开发相统一的程度的提高,水土保持发展的必须之路。而水土保持产业化是在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基础上进行的,按照市场导向在大力发展小流域经济的基础上实现水土保持产业化。当然,水土保持产业化还包括控制水土流失的设备和材料,这方面尚未引起水保界注意,而在国外已有相当发展。从下世纪的发展看,水土流失区要从温饱到富裕,就要在综合治理的同时,下大力气将低效或无效的侵蚀劣地改造为高效的优质土地,来发展各具特色的产品,发展水土保持产业。
三、几点建议
1、迫切需要加强科学技术,提高水土流夫治理的科技含量
我国开展水土保持的历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