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长江流域水土保持步伐 为西部开发创造良好环境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0-04-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2000年4月24日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 沈 泰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第三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水土保持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长江流域的西部地区,主要包括流域上游及部分中游地区。在我国西部10省(市、区)中,涉及长江流域的有8个,面积约108.5万km2,占西部地区总面积的20. 1%,而人口达1.64亿,占西部地区总人口的57.5%,因此,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长江上中游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地位。
长江流域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据80年代中期遥感调查,流域西部8省水土流失面积达42.7万km2,占总土地面积的39.4%,近年来一些地区仍有加剧趋势。同时,在西部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必须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遏制新的水土流失。搞好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提,也是实现西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面对这一历史机遇,水土保持工作必须有所作为。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开创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局面,我们于今年年初先后两次邀请流域有关省、市的水土保持部门领导,共同研究加快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工作思路。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多年实践表明,水土保持是一项整治国土、综合利用水土资源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在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地区,尤其要遵循自然规律,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控制地面径流为主线,立足于当地条件,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地科学配置水土保持各项工程、植物和保土耕作措施,形成有效防护体系。
长江流域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水土流失特点因地而异,综合治理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一是坡耕地,二是荒山荒坡和疏幼林地,三是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和泥石流侵蚀,四是开发建设项目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这种多样性的特点,决定了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自1989年实施以来,已在8省1市的183个县(市、区)治理水土流失6.3万km2,取得明显成效。经过各地多年探索,在不同类型治理区内形成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治理模式,如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以抢救土地资源为重点,充分发挥光热资源优势,进行立体农业开发,加速荒山绿化;嘉陵江中下游人口密集地区,在建设基本农田的同时,配套蓄排兼备的坡面水系工程建设,提高土地产出率;三峡库区改造侵蚀劣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经济林果,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增加移民环境容量;陇陕土石山区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四荒”资源的开发利用,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等等。我们要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分类指导,示范推广。
综合治理,要以生态效益为中心,并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实现三大效益的统一。我们要围绕这个中心,进一步优化治理措施的配置,基本农田建设要着眼于提高质量,加强坡面灌排水系工程的配套,推广农业增产技术,确保稳产高产。要进一步增加林草措施的比重,选择适生树种和草种,提高林草成活率和保存率,防止因造林整地不当造成的水土流失,避免人工纯林带来的不良后果,要充分利用长江流域水热条件较好的优势,开展封禁治理,在部分沟蚀严重地区,除坡面治理外,还要加强沟道治理。结合长江流域特点,要把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作为一项关键措施,与坡改梯、林草措施紧密结合,作为整体加以实施。这里讲以生态效益为中心,并不排斥以经济效益为杠杆,实行开发性治理,各项治理措施,都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利益,通过政策调动,利益驱动,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自觉参与治理。要结合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市场为导向,促进林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提高群众收入水平。
二、以坡耕地治理为重点,加大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力度
坡耕地是水土流夫的主要地类,也是长江泥沙的重要来源。长江上中游现有坡耕地约1.5亿亩,年侵蚀量约8亿吨,占全流域年侵蚀总量的1/3左右,其中大于25°的陡坡耕地达3650余万亩。这些坡耕地主要集中在流域西部地区。“长治”工程实施以来,我们始终把坡耕地作为治理的重点,目前已在治理区减少坡耕地1700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还草900多万亩。但从生态环境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要求来看,力度仍然不足。一是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粮食生产,坡耕地退耕决心不大;二是一些地方重工程,轻林草,重经果林建设,轻水土保持林建设,乔、灌、草的结合更为薄弱。
为了进一步落实朱镕基总理提出的“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加大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力度,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制定了《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草)实施方案》,确定了退耕还林的目标和措施。计划2000~2010年,在开展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实现25°以上的陡坡耕地退耕还林2000万亩,其中国家重点治理区退耕还林1100万亩。近期(2000~2003年)计划实现25°以上的陡坡耕地退耕还林750万亩,其中国家重点治理区退耕还林400万亩。
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必须广开思路,采取综合措施。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一是坚持综合治理,通过改造坡耕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以改促退”;二是充分利用当前粮食丰裕的有利条件,与有关部门配合,“以粮促退”;三是在治理中结合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林果业和畜牧水产业,“以调促退”;四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实行生态移民措施,“以移促退”。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需要通过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今后的水土保持治理项目,都要明确退耕的目标和进度,并且进行严格的验收。无论是修建水平梯田,还是种植经济林果,都要因地制宜,防止随意开垦荒坡,更不能毁坏原有林草植被,搞所谓山地开发。
三、依法防治,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一度比较薄弱,去年4月,我们首次召开了流域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找出差距,研究措施,明确重点。我委先后制定了《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工作实施要点》和《长江流域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工作实施要点》,启动了云南楚雄州等11个地(州、市)的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工作和重庆万州区等5个城市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工作。今年元月,在福建省三明市召开了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座谈会。一年来,全流域共审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7190个,查处人为水土流失违法案件4125起。开发建设单位缴纳水土流失防治费1687.5万元,水土流失补偿费3123.2万元。流域大部分省划分了水土保持“三区”,发布了公告,并有428个县(市、区)进行了“三 区”划分和公告。云南省首次通过新闻媒体,发布了《云南省水土流失及防治公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规范化建设为基础,以开发建设项目为重点,以落实“三同时”
制度为核心,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要以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制度为切入点,对山区、丘陵区、风沙区的生产建设和资源开发项目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依法规范水土保
持行为,最大限度地遏制人为水土流失,要主动争取各级政府与有关部门的支持,人大和政协的检查监督,对破坏水土保持案件进行严肃查处,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今年我们
将按照水利部的要求,继续做好流域内全国监督执法规范化试点地(市、州)和规范化县(市、区)的检查指导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把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要配合做好全国城市水土保持示范城市的验收工作,流域城市水土保持也要加快进程,扩大试点,逐步推广。
四、强化水土保持部门的行业归口管理
当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形势很好,全社会、多部门的参与,是水土保持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面对这一形势,我们要明确自身职责,摒弃狭隘观念,树立行业管理权威,立足于全社会,搞好统一管理,作为流域机构,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充分运用各地的典型材料,深入宣传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甲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全社会共同防治水土流失的良好氛围。
二是抓紧水土保持前期工作,切实改变以往基础数据缺乏、项目储备不足的状况,去年,我们在流域各省的大力协助下,初步编制了《长江流域上中游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今年将继续修改完善,并完成各个重点交流水系的规划要按照基建程序,在规划的基础上,以西部地区为重点,提出一批优先项目的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报
告。
三是出精品,树样板,建设示范工程,要继续强化“长治”工程管理,树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形象,力求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以指导和推动面上治理工作的开展。创建。“长治”工程样板县的活动,目前正在逐步向创建地、市一级的大样板方向发展。1998年底在“长治”工程区40个县(市、区)启动的精品小流域建设工程,也已初见成效,去年,长江流域已有3个城市、21个县、81条小流域达到水利部、财政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工程要求,通过了验收,我们要继续扩大战果,进一步巩固完善。要大力宣传这些先进典型,向全社会示范推广。
四是规范水土保持统计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流域水土保持管理系统。不仅要统计水土保持部门的防治成果,而且要涵盖全社会的防治成果。去年我委向流域各省发出了《关于开展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统计工作的通知》,希望这项工作能继续得到各地的支持和配合。
五是要尽快建设好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掌握水土流失动态数据,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去年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已经正式成立,今年要加快筹建工作,并在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指导下,与有关省、市和科研机构配合,开展三峡库区及一条重点流域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为今后全面开展监测打下基础。
当前,西部大开发的战鼓已经擂响,形势令人振奋。我们一定要以积极的姿态,高度的责任感,奋为拼搏,扎实工作,为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长江流域的长治久安作出应有的贡献。